shī sān bǎi sān shǒu liù shí qī
诗三百三首 六十七 🔈

朝代:唐 (táng)    作者: 寒山 (hán shān)

山中何太冷,自古非今年。
沓嶂恒凝雪,幽林每吐烟。
草生芒种後,叶落立秋前。
此有沈迷客,窥窥不见天。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shān zhōng hé tài lěng , zì gǔ fēi jīn nián 。
tà zhàng héng níng xuě , yōu lín měi tǔ yān 。
cǎo shēng máng zhǒng hòu , yè luò lì qiū qián 。
cǐ yǒu shěn mí kè , kuī kuī bù jiàn tiān 。

詩三百三首 六十七

—— 寒山

山中何太冷,自古非今年。
沓嶂恆凝雪,幽林每吐煙。
草生芒種後,葉落立秋前。
此有沈迷客,窺窺不見天。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shān zhōng hé tài lěng , zì gǔ fēi jīn nián 。
tà zhàng héng níng xuě , yōu lín měi tǔ yān 。
cǎo shēng máng zhǒng hòu , yè luò lì qiū qián 。
cǐ yǒu shěn mí kè , kuī kuī bù jiàn tiān 。

繁体原文 收起原文 韵律对照 收起韵律 注音对照 收起注音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山中为何如此寒冷,自古以来并非只有今年才如此。厚厚的山峰常年盖满了冰雪,幽深的林间总是弥漫着轻烟。草木生长到芒种之后,叶子落尽直至立秋之前。在这里有一位困迷的游客,竭力窥视,却无法看见天空。



总结:

诗人描绘了山中的严寒景象和气候特点,以及草木的生长和落叶的变化。其中的“沈迷客”形象,象征着那些被自然山林所吸引而不舍离去的游人。整首诗意境幽寂,表达了对大自然壮美景色的敬畏和对岁月变迁的感慨。

赏析:这首古诗出自寒山,以山中景致为题材,表现了山野的季节变迁和自然景观的变化。整首诗以四节抒发了作者对山中景色的感受,描绘了山中冷寒、嶂峦积雪、幽林冒烟、草木生长和叶落的情景,同时也反映了山中的静谧和幽深。
第一节写山中的寒冷,以“山中何太冷”一句开篇,突出山中寒意的刻骨铭心。并以“自古非今年”表达了这种寒冷并非仅限于今年,而是长久以来的自然现象,强调了山中寒冷的历史悠久性。
第二节描述了山中的积雪和幽林,用“沓嶂恒凝雪,幽林每吐烟”表现了山中的独特景象。嶂峦积雪,幽林冒烟,勾勒出山中的宁静和神秘感。
第三节以“草生芒种後,叶落立秋前”勾画了山中季节的变迁。草木的生长与叶落,展现了自然界生命的循环,也反映出时间的推移。
最后一节以“此有沈迷客,窥窥不见天”收尾,表达了山中的幽深和神秘,仿佛山中有一些沈迷的客人,试图窥探山的奥秘,但却看不到山巅的天空,增加了诗意的深度。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刻画了山中的景色和氛围,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神秘,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作者通过对山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宏伟和奥秘,引发了对自然的思考和感慨。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寒山写的《诗三百三首》系列:

本文作者寒山介绍:🔈

寒山,不知何许人,居天台唐兴县寒岩。时往还国清寺,以桦皮爲冠,布裘弊履,或长廊唱咏,或村墅歌啸,人莫识之。闾丘胤宦丹丘,临行,遇丰干师,言从天台来,闾丘问彼地有何贤堪师。师曰:“寒山文殊,拾得普贤,在国清寺库院厨中着火。”闾丘到官三日,亲往寺中,见二人,便礼拜。二人大笑曰:“丰干饶舌,饶舌,阿弥不识,礼我何爲?”即走出寺,归寒岩,寒山子入穴而去,其穴自合。尝於竹木石壁书诗,幷村墅屋壁所写文句三百余首。今编诗一卷。 查看更多>>

寒山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