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 sòng èr bǎi líng wǔ shǒu qí yī bā
偈颂二百零五首 其一八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释正觉 (shì zhèng jué)

劫火炎炎是事灰,劫空空处有灵台。
更无妍丑成痕垢,妍丑俱从个里来。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jié huǒ yán yán shì shì huī , jié kōng kōng chù yǒu líng tái 。
gèng wú yán chǒu chéng hén gòu , yán chǒu jù cóng gè lǐ lái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劫火炎炎,烈焰熊熊,将事物化为灰烬;劫空空处,却有一处灵台,似乎有灵气存在。
更没有妍丽美好的,也没有丑陋污秽的痕迹,美丽和丑陋都来源于个体内在的本质。
总结:这句话描述了劫火燃烧一切物质,但在空处却有一块灵台似乎存有灵气。作者指出美丽和丑陋都是个体本质的表现,与外在的事物无关。

赏析:这首诗是释正觉创作的《偈颂二百零五首》中的一首,以佛教哲理为主题,表达了关于世界和人性的深刻见解。
首先,诗中提到的“劫火炎炎是事灰,劫空空处有灵台”,意味着世界上一切都是无常的,即使是最坚固的事物最终也会归于灰烬。但在虚空之中存在着“灵台”,这可以理解为精神的净土或内在的智慧。这种对无常和内在智慧的思考是佛教中常见的主题,强调超越世俗现实的重要性。
其次,诗中提到“更无妍丑成痕垢,妍丑俱从个里来”,强调了美丑、好坏等外在现象都源自内心,与个体的内在有关。这是佛教教义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即人们的行为和体验受到个体的内在因果和意识状态的影响。
总的来说,这首诗强调了世界的无常性和个体内在的重要性,表达了佛教中有关觉醒和解脱的哲学思想。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释正觉写的《偈颂二百零五首》系列:

本文作者释正觉介绍:🔈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发,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於净明寺本宗大师,得戒於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於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 查看更多>>

释正觉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