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韩□(tuo1)胄当政,一 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 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 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 《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曾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六十八岁病逝。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主要作品有:贺新郎(同父见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摸鱼儿(淳熙已亥)祝英台近・晚春(宝钗分)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的词:
其他诗人写的有关辛弃疾的诗:
-
辛幼安稼轩
— 洪适 [宋]
济时方略满心胸,卜筑依城乐事重。岂是求田谋万顷,聊因
-
送辛幼安殿撰造朝
— 陆游 [宋]
稼轩落笔凌鲍谢,退避声名称学稼。十年高卧不出门,参透
-
寄辛幼安二首 其一
— 周孚 [宋]
我屋与君室,济河南北州。相逢楚天晚,却看蜀江流。老境
-
寄辛幼安二首 其二
— 周孚 [宋]
别去才三月,人来已两书。老怀多弛旷,厚意独勤渠。共叹
-
送辛幼安
— 周孚 [宋]
西风掠面不胜尘,老欲从君自濯薰。两意未成还忤俗,一饥
-
寄辛幼安
— 周孚 [宋]
飞鸢跕跕瘴烟中,叹息渠侬伎已穷。欹壑老松真耐久,燎原
-
梦与辛幼安遇於一精舍予赋诗一篇...
— 周孚 [宋]
秋霜草花落,梦君浮屠宫。羁魂得清游,短章见深衷。破屋
-
闻辛幼安移漕京西
— 周孚 [宋]
孤鸿茫茫暮天阔,问君章贡何时发。去年不得一字书,今日
-
呈徐侍郎兼寄辛幼安 其一
— 刘过 [宋]
当年今日误承恩,自倚容华托至尊。门外游丝难驻目,依然
-
呈徐侍郎兼寄辛幼安 其二
— 刘过 [宋]
猿臂将军战不休,当时部曲已封侯。夜深忽梦燕山月,犹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