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 sòng èr bǎi líng wǔ shǒu qí yī wǔ qī
偈颂二百零五首 其一五七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释正觉 (shì zhèng jué)

尘尘三昧,彼彼不外。
千峯向岳,百川赴海。
更无一法不如来,只个堂堂观自在。

平平○仄,仄仄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
○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chén chén sān mèi , bǐ bǐ bù wài 。
qiān fēng xiàng yuè , bǎi chuān fù hǎi 。
gèng wú yī fǎ bù rú lái , zhī gè táng táng guān zì zài 。

偈頌二百零五首 其一五七

—— 釋正覺

塵塵三昧,彼彼不外。
千峯向嶽,百川赴海。
更無一法不如來,只箇堂堂觀自在。

平平○仄,仄仄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
○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chén chén sān mèi , bǐ bǐ bù wài 。
qiān fēng xiàng yuè , bǎi chuān fù hǎi 。
gèng wú yī fǎ bù rú lái , zhī gè táng táng guān zì zài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尘尘三昧,彼此无不相应。
千峰趋向高岳,百川汇入大海。
再没有一种方法不同于如来的,只有堂堂正正地观照自在。
总结:此段古文表达了一种宇宙间万物相互关联、彼此共融的哲理。无论是尘尘俗世还是高山巍峨,无论是千川百流还是大海辽阔,都与如来的境界相应。在这样的境界中,万法归一,观照自在。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而深远的语言,表达了佛教思想中的「尘尘三昧」和「堂堂观自在」。首句「尘尘三昧,彼彼不外」以「尘尘」表示世间的种种烦恼,「三昧」表示佛教修行的定境,意味着无论多少烦恼,都不出「三昧」的境界。接着「千峰向岳,百川赴海」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大自然的景象,以此作为比喻,说明众生向佛法寻求解脱的心情。最后两句「更无一法不如来,只个堂堂观自在」表达了佛法超越一切,最高无上的境界,只有参透佛法,观照自性,才能真正得到自在。
标签: 寓言、禅宗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释正觉写的《偈颂二百零五首》系列:

本文作者释正觉介绍:🔈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发,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於净明寺本宗大师,得戒於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於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 查看更多>>

释正觉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