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 sòng èr bǎi líng wǔ shǒu qí yī èr yī
偈颂二百零五首 其一二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释正觉 (shì zhèng jué)

寒林濡露,明月濯波。
时节恁麽,衲僧如何。
廓一念不见有自,极十方不见有它。
遍界通身无背面,莫教丝绪落机梭。

平平平仄,平仄仄平。
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hán lín rú lù , míng yuè zhuó bō 。
shí jié nèn mó , nà sēng rú hé 。
kuò yī niàn bù jiàn yǒu zì , jí shí fāng bù jiàn yǒu tā 。
biàn jiè tōng shēn wú bèi miàn , mò jiào sī xù luò jī suō 。

偈頌二百零五首 其一二一

—— 釋正覺

寒林濡露,明月濯波。
時節恁麽,衲僧如何。
廓一念不見有自,極十方不見有它。
遍界通身無背面,莫教絲緒落機梭。

平平平仄,平仄仄平。
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hán lín rú lù , míng yuè zhuó bō 。
shí jié nèn mó , nà sēng rú hé 。
kuò yī niàn bù jiàn yǒu zì , jí shí fāng bù jiàn yǒu tā 。
biàn jiè tōng shēn wú bèi miàn , mò jiào sī xù luò jī suō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寒冷的林中湿露,明亮的月光洗涤着波浪。
这样的时节,作为一个衲僧该怎么办呢?
放空心念,不见自我存在;放眼望去,无论在十方世界都不见他者。
身在万物之间,没有背面可言,不要让琐事牵扯心神,使思绪像落在机梭上的丝线般纷乱。
总结:这句古文表达了僧人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他感受着寒林晨露和明月波光,对时节和自我存在产生疑问。在禅悟的境界中,放空心念,不受外界琐事干扰,超越个体差异,融入宇宙万物之中。

这首诗《偈颂二百零五首 其一二一》是由释正觉创作的,它表达了禅宗僧人对于自然和心境的深刻感悟。
在寒林濡露的环境中,明月濯波,作者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宁静和清新的氛围。时节渐变,但衲僧仍然不变,这里反映了禅宗的理念,即超越世俗的变化和繁琐,寻找恒久不变的真理。
接下来的几句“廓一念不见有自,极十方不见有它”,强调了禅宗的中心思想,即觉悟的境界超越了个体的存在,也不受限于时间和空间。作者似乎在呼吁读者不要让心灵受到狭隘的界限所限制。
最后一句“遍界通身无背面,莫教丝绪落机梭”,强调了在这个境界中,一切都是统一的,没有背面或分离之处。丝绪落机梭则可以理解为不要让琐碎的思绪干扰内心的平静。
标签:
- 写景:描述了寒林、明月、濡露、波水等自然景色。
- 抒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和内心境界的感悟。
- 禅宗:反映了禅宗的中心思想,包括超越个体和统一万物的观念。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释正觉写的《偈颂二百零五首》系列:

本文作者释正觉介绍:🔈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发,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於净明寺本宗大师,得戒於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於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 查看更多>>

释正觉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