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 sòng èr bǎi líng wǔ shǒu qí wǔ ○
偈颂二百零五首 其五○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释正觉 (shì zhèng jué)

唯只一真心,三缘坐断谁昇沉。
遂成十法界,六道轮回自障碍。
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
见怪不怪,其怪自坏。
灵从何来,圣亦何在。
拄杖敲时竈堕摧,一片虚明绝中外。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仄,○仄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wéi zhī yī zhēn xīn , sān yuán zuò duàn shuí shēng chén 。
suì chéng shí fǎ jiè , liù dào lún huí zì zhàng ài 。
bù jiàn yī fǎ jí rú lái , fāng dé míng wèi guān zì zài 。
jiàn guài bù guài , qí guài zì huài 。
líng cóng hé lái , shèng yì hé zài 。
zhǔ zhàng qiāo shí zào duò cuī , yī piàn xū míng jué zhōng wài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唯有一颗真诚的心,三种因缘决定了谁能上升或下沉。
于是十种法界得以成就,六道轮回成为自己的障碍。
不见任何一个法门就是如来的意思,才能被称为“观自在”。
见到奇怪的事情不感到奇怪,反而会使自己陷入困境。
灵性从何而来,圣人也何在?
拄着杖敲打时,厨房的灶台被摧毁,一片虚明使内外世界消失。
全文总结:这段文字强调真心的重要性,谈及因缘的作用以及对于观自在的理解。同时,还揭示了见怪不怪的智慧和灵性与圣人的关系。最后,通过拄杖敲竈堂,表达了虚明超越内外的境界。

赏析:这首古诗《偈颂二百零五首 其五○》由释正觉创作,表达了对心性的深刻领悟和对人生境遇的深沉思考。诗人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揭示了一种超越现实的境界和内心的觉醒。
首句"唯只一真心,三缘坐断谁昇沉。"强调了唯有保持真实纯净的心灵,才能超越因果的束缚,摆脱生死轮回的困扰。
接下来的句子"遂成十法界,六道轮回自障碍。"描述了通过保持真心,可以超越生死轮回,达到法界的完满境界,不再受到六道轮回的干扰。
"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表达了通过通达真理,可以领悟到如来的境界,从而达到真正的自由。
"见怪不怪,其怪自坏。"这句话寓意着真正的智慧者能够超越现象的表象,不被外在的怪异所困扰,怪异的现象也会因此自然而然地失去威力。
"灵从何来,圣亦何在。"探讨了心灵的本质和圣者的存在,表明真正的灵性和圣者并非来自外在,而是内在的体悟。
"拄杖敲时竈堕摧,一片虚明绝中外。"最后两句突显了内心的超然与开悟,通过一系列的象征意象,表达了心灵的平静和超越。
标签: 佛教思想、内观、心灵觉醒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释正觉写的《偈颂二百零五首》系列:

本文作者释正觉介绍:🔈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发,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於净明寺本宗大师,得戒於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於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 查看更多>>

释正觉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