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ǐ hán shān sì qí jiǔ sān
拟寒山寺 其九三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释怀深 (shì huái shēn)

譬如临明镜,面目各相对。
好者默自欣,丑者默自愧。
唯镜两无情,光明常一体。
若人心似镜,成佛在弹指。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
仄仄仄仄平,仄仄仄仄仄。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

pì rú lín míng jìng , miàn mù gè xiāng duì 。
hǎo zhě mò zì xīn , chǒu zhě mò zì kuì 。
wéi jìng liǎng wú qíng , guāng míng cháng yī tǐ 。
ruò rén xīn sì jìng , chéng fó zài tán zhǐ 。

擬寒山寺 其九三

—— 釋懷深

譬如臨明鏡,面目各相對。
好者默自欣,醜者默自愧。
唯鏡兩無情,光明常一體。
若人心似鏡,成佛在彈指。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
仄仄仄仄平,仄仄仄仄仄。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

pì rú lín míng jìng , miàn mù gè xiāng duì 。
hǎo zhě mò zì xīn , chǒu zhě mò zì kuì 。
wéi jìng liǎng wú qíng , guāng míng cháng yī tǐ 。
ruò rén xīn sì jìng , chéng fó zài tán zhǐ 。

繁体原文 收起原文 韵律对照 收起韵律 注音对照 收起注音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譬如临明镜,面对着它,我们的面容各自映现出来。
好的人默默自得,自我欣赏,而丑陋的人默默感到羞愧。
唯有镜子,不带任何感情,只是静静地照射出光明,永远保持一体。
如果人的心境像镜子一样,能保持纯净清澈,那么成佛就只在一瞬间。
全文总结:作者以镜子为喻,借镜子的特性来比喻人的心境和外貌。善良美好的人会在镜子前感到自得,而不美好的人则会自愧不如。镜子本身没有情感,只是照射出光明,寓意人的心应像镜子一样纯净无杂念,达到心灵的超脱,成佛境界。

赏析:: 这首诗《拟寒山寺 其九三》写出了一幅生动的镜子比喻,通过对镜子的描写,反映了人心与镜子之间的相似性和对心灵修炼的思考。
首句"譬如临明镜,面目各相对"以镜子作为比喻,强调了镜子的明亮和清澈,以及它能够真实地反映人的面貌。这里的"面目各相对"意味着每个人都会在镜子前看到自己的真实模样。
接着诗中提到"好者默自欣,丑者默自愧",暗示了镜子的真实性,使人无法伪装或掩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人们会因为看到自己的美好而感到自满,因为看到自己的缺点而感到惭愧。
然后,诗人将注意力转向镜子本身,称"唯镜两无情,光明常一体"。这句话意味着镜子本身没有情感,它只是客观地反映出光明,不受外界影响。这可以理解为镜子代表了一个清静的心灵,不受烦恼和杂念的干扰。
最后两句"若人心似镜,成佛在弹指"表达了一个深刻的哲理,认为如果人的心灵能像明镜一样纯净、坚定,那么达到成佛的境界只是转瞬之间的事情。这里的"成佛"可以理解为达到内心的平静和智慧,远离世俗的纷扰。
标签: 比喻、心灵、修炼、哲理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释怀深写的《拟寒山寺》系列:

本文作者释怀深介绍:🔈

释怀深(一○七七~一一三二),号慈受,俗姓夏,寿春六安(今属安徽)人。年十四祝髪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於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後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爲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查看更多>>

释怀深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