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 sòng èr bǎi líng wǔ shǒu qí yī sì ○
偈颂二百零五首 其一四○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释正觉 (shì zhèng jué)

浄不涉缘,照不对物。
用无去来之相,混无彼我之心。
稳稳密密,玲玲珑珑。
宛转虚玄事不彰,明暗只在影中圆。

仄仄仄○,仄仄仄仄。
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仄,平平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

jìng bù shè yuán , zhào bú duì wù 。
yòng wú qù lái zhī xiāng , hùn wú bǐ wǒ zhī xīn 。
wěn wěn mì mì , líng líng lóng lóng 。
wǎn zhuǎn xū xuán shì bù zhāng , míng àn zhī zài yǐng zhōng yuá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净心无缘起,照见万物无对照。运用无去无来的相,融汇了无彼无我之心。稳重而细密,清脆而精致。宛如转动的虚幻,事物的真实难以显现,明暗只存在于影子的周围。
总结:这段古文描述了净心不受世间因果牵扯,能够超脱物象的表象而看到事物的本质。通过摒弃执著,融合心性,呈现出稳定细腻的境界,宛如虚幻旋转,真实难辨,光暗交错。

这首《偈颂二百零五首 其一四○》是由释正觉创作的佛教诗歌,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禅宗的思想。
赏析::
这首诗探讨了禅宗的核心概念,强调了超越表象和二元对立的境界。首先,它提到"浄不涉缘,照不对物",表明诗人认识到真正的净土与物质世界没有直接的联系,而是超越了因果关系。这里的"浄"意味着纯净和超然,不受世俗的纷扰。
接着,诗中提到"用无去来之相,混无彼我之心",强调了禅宗对于"去来"和"彼我"观念的超越。禅修者要超越对过去和未来的执着,也要超越自我和他人的分别观念,以体验到真实的境界。
诗的后半部分使用了一系列形容词来描述这一境界,如"稳稳密密"、"玲玲珑珑",这些词语传达了一种宁静和完整的感觉。诗中还提到"明暗只在影中圆",暗示了在混沌和模糊之中,也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完整性和明晰性,只有在超越表面现象的深度思考中才能体验到。
标签:
禅宗思想、超越世俗、内心净土、境界超越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释正觉写的《偈颂二百零五首》系列:

本文作者释正觉介绍:🔈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发,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於净明寺本宗大师,得戒於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於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 查看更多>>

释正觉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