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 sòng yī bǎi liù shí shǒu qí yī wǔ qī
偈颂一百六十首 其一五七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释宗杲 (shì zōng gǎo)

清净慈门刹尘数,共生如来一妙相。
一一诸相莫不然,是故见者无厌足。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仄仄。

qīng jìng cí mén chà chén shù , gòng shēng rú lái yī miào xiāng 。
yī yī zhū xiāng mò bù rán , shì gù jiàn zhě wú yàn zú 。

偈頌一百六十首 其一五七

—— 釋宗杲

清凈慈門剎塵數,共生如來一妙相。
一一諸相莫不然,是故見者無厭足。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仄仄。

qīng jìng cí mén chà chén shù , gòng shēng rú lái yī miào xiāng 。
yī yī zhū xiāng mò bù rán , shì gù jiàn zhě wú yàn zú 。

繁体原文 收起原文 韵律对照 收起韵律 注音对照 收起注音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清净的慈门寺庙里洒扫尘埃次数不计其数,所有众生都共同成就如来的奇妙法相。
每一个法相,无一不如实存在,因此见到这些法相的人永远不会感到满足。
总结:这段古文描述了慈门寺庙清净的场面和众生共同成就如来奇妙法相的景象。作者指出所有法相都是真实存在的,因此见到这些法相的人永远无法满足。

赏析::
这首诗出自释宗杲的《偈颂一百六十首》,表现了佛教思想中的清净慈门与如来的妙相。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地阐述了佛法的核心观念。
首句“清净慈门刹尘数”中,清净慈门代表佛教,刹尘数表示世间事物的无穷尽。这句话表明佛教是一种清净之门,超越了尘世的繁杂。接着,诗人提到“共生如来一妙相”,这里的“如来”指的是佛陀,他的存在被形容为一种“妙相”,表示佛陀的出现是一种奇妙的现象。
接下来的一句“一一诸相莫不然”强调了佛陀的各种相貌都是如实的,不会虚伪或伪装。最后一句“是故见者无厌足”传达出见到佛陀的人会感到满足,因为佛陀的教导是真实而完美的。
标签:
宗教思想、佛教、清净、如来、真实、满足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释宗杲写的《偈颂一百六十首》系列:

本文作者释宗杲介绍:🔈

释宗杲(一○八九~一一六三),号大慧,俗姓奚,宣州宁国(今安徽宣城)人。年十七出家,从曹洞诸老宿游,既得其说,去之谒准湛堂。准死,谒丞相张商英,一言而契,名其庵曰妙喜,字之曰昙晦,幷受荐往建康天宁寺见圆悟克勤。後克勤主云居席,命杲居第一座。後张浚延住临安径山能仁禅院。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於临安府明庆院开堂。十一年,因结识张九成,爲秦桧所恶,斥还俗,屏居衡州。二十年,移梅州。二十五年桧卒,特恩放还,复僧服,住明州阿育王山广利禅寺。二十八年,再住径山能仁总之禅院。又迁江西云门庵、福州洋屿庵。孝宗隆兴元年卒於径山明月堂,年七十五,赐谥普觉。爲南岳下十五世,圆悟克勤禅师法嗣。着有《指源集》(《四... 查看更多>>

释宗杲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