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ī bìng xù qī shí sì
诗(幷序) 七十四 🔈

朝代:唐 (táng)    作者: 王梵志 (wáng fàn zhì)

先因崇福德,今日受肥胎。
果报迎先种,桥梁预早开。
夺我先时乐,将充死後媒。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xiān yīn chóng fú dé , jīn rì shòu féi tāi 。
guǒ bào yíng xiān zhǒng , qiáo liáng yù zǎo kāi 。
duó wǒ xiān shí lè , jiāng chōng sǐ hòu méi 。

詩(幷序) 七十四

—— 王梵志

先因崇福德,今日受肥胎。
果報迎先種,橋梁預早開。
奪我先時樂,將充死後媒。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xiān yīn chóng fú dé , jīn rì shòu féi tāi 。
guǒ bào yíng xiān zhǒng , qiáo liáng yù zǎo kāi 。
duó wǒ xiān shí lè , jiāng chōng sǐ hòu méi 。

繁体原文 收起原文 韵律对照 收起韵律 注音对照 收起注音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从往昔因为尊崇福德,现在才受到丰厚的报应。
果报是对先前行善的回报,就像预先修筑好的桥梁提前开放一样。
夺去了我先前的欢乐,将填满我死后的媒介(指尸体,暗示死后将面临世间变化)。



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因果报应的道理,即善行会得到回报,恶行也会招致报应。诗人认为他在先前的生活中尊崇福德,因此今天能够享受幸福的待遇。果报就像是先前种下的种子,提前在未来得到回报,就像预先修筑好的桥梁,提前开放。然而,他也意识到自己先前的快乐被夺去,将来会面临死后的变化和报应。这首诗通过反思过去和展望未来,表达了作者对因果报应理念的思考和感慨。

赏析:: 这首王梵志的《诗(幷序) 七十四》表达了一个人生命的循环和因果关系。诗人首先提到了“先因崇福德”,强调了善行和德行对个人命运的影响。接着,他描述了今日受到的“肥胎”,意味着他现在的幸福和丰富来自于之前的积善积德。
诗中提到“果报迎先种”,表达了因果报应的观念,即过去的善行将迎来美好的果报。桥梁的早开也可以视作先行的善行在将来创造了便利和机会。然而,诗人也提到“夺我先时乐”,暗示着他在过去曾经失去过一些快乐,这可能是因为他的一些选择或行为。
最后,诗人提到了“将充死後媒”,表达了对死后因果关系的思考,暗示了今生的行为将在来世得到回报或影响。整首诗强调了因果观念和人生循环的主题,提醒人们要珍惜今生的机会,积善行德。
标签: 因果观念、善行、人生循环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王梵志写的《诗(幷序)》系列:

本文作者王梵志介绍:🔈

王梵志,卫州黎阳人。编诗一卷,计一百十一首。 王梵志,卫州黎阳人也。去黎阳城东十五里,有王德祖者,当隋文帝时,家有林擒树,生瘿,大如斗。经三年,其瘿朽烂。德祖见之,乃剖(撤)其皮,遂见一孩儿抱胎而出。德祖收养之,至七岁,能语,问曰:「谁人育我?复何姓名?」德祖具以实语之。(二字作告)因名曰:「林木而生曰梵天。」後改曰梵志,[曰]:「王家育我,(我家长育)可姓王也。」梵志乃作诗示(讽)人,甚有义志(旨),盖菩萨示化也。(《太平广记》八二,参以《永乐大典》六八三八[王]字韵引《桂苑业谈·史遗》。)○《云谿友议》下《蜀僧喻》云:「或有愚士昧学之流,欲其开悟,别吟以王梵志诗。梵志者,生於西域林木之上,... 查看更多>>

王梵志的诗:

  • (案《全唐诗》无王梵志诗,生平事迹不...

  • 兄弟须和顺,叔侄莫轻欺。财物同[箱柜...

  • 夜眠须在後,起则每须先。家中懃检校,...

  • 兄弟相怜爱,同生莫异居。为人欲得别,...

  • 好事须相让,恶事莫相堆。(「堆」,伯...

  • 昔日田真「分」,(「分」,据伯三五五...

  • 孔怀须敬重,同气并连枝。不见恒山鸟,...

  • 兄弟宝难得,(「宝」,张锡厚录作「实...

  • 尊人相逐出,子莫向前行。识事须相逢,...

  • 尊人共客语,侧立在傍听。莫向前头闹,...

  • 王梵志诗全集>>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