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ī bìng xù liù shí qī
诗(幷序) 六十七 🔈

朝代:唐 (táng)    作者: 王梵志 (wáng fàn zhì)

亡(张改作「妄」)随(项校「玉髓」)长年术,金刚不坏身。
俱伤生死苦,谁兑(项校「免」)湼盘因。
精魂归寂灭,骨肉化灰尘。
释老由自气(戴校「犹自去」,项校「犹自弃」),何况迷遇(项校「愚」)人。

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

wáng ( zhāng gǎi zuò 「 wàng 」 ) suí ( xiàng xiào 「 yù suǐ 」 ) cháng nián shù , jīn gāng bù huài shēn 。
jù shāng shēng sǐ kǔ , shuí duì ( xiàng xiào 「 miǎn 」 ) niè pán yīn 。
jīng hún guī jì miè , gǔ ròu huà huī chén 。
shì lǎo yóu zì qì ( dài xiào 「 yóu zì qù 」 , xiàng xiào 「 yóu zì qì 」 ) , hé kuàng mí yù ( xiàng xiào 「 yú 」 ) rén 。

詩(幷序) 六十七

—— 王梵志

亡(張改作「妄」)隨(項校「玉髓」)長年術,金剛不壞身。
俱傷生死苦,誰兌(項校「免」)湼槃因。
精魂歸寂滅,骨肉化灰塵。
釋老由自氣(戴校「猶自去」,項校「猶自棄」),何況迷遇(項校「愚」)人。

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

wáng ( zhāng gǎi zuò 「 wàng 」 ) suí ( xiàng xiào 「 yù suǐ 」 ) cháng nián shù , jīn gāng bù huài shēn 。
jù shāng shēng sǐ kǔ , shuí duì ( xiàng xiào 「 miǎn 」 ) niè pán yīn 。
jīng hún guī jì miè , gǔ ròu huà huī chén 。
shì lǎo yóu zì qì ( dài xiào 「 yóu zì qù 」 , xiàng xiào 「 yóu zì qì 」 ) , hé kuàng mí yù ( xiàng xiào 「 yú 」 ) rén 。

繁体原文 收起原文 韵律对照 收起韵律 注音对照 收起注音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亡(改为「妄」)随(校为「玉髓」)长年术,金刚不坏身。
俱伤生死苦,谁兑(校为「免」)湼盘因。
精魂归寂灭,骨肉化灰尘。
释老由自气(校为「犹自去」,项校为「犹自弃」),何况迷遇(项校为「愚」)人。


译文:】虚妄追随多年之术,金刚般不坏的身躯。
皆为生死之苦所伤,谁能摆脱这苦海的纠缠?
精神与魂魄归于寂灭,血肉化作飘散的尘埃。
修道者由内心自我放逐,更何况是迷失于人世间的愚者。


【全诗总结:】这首诗探讨了修道者对于世俗纷扰的态度。诗中描绘了修道者多年来追求虚妄的修行术,以致于他的身体变得坚不可摧,如同金刚般不会受到伤害。然而,这种修行也使他感受到生死之苦的折磨,他渴望解脱。诗中表达了精神与魂魄最终归于寂灭,肉体最终化为尘埃的无常性。作者认为修道者自我放逐的境界都还未能摆脱,更何况是那些迷失于世俗之中的愚者呢?整首诗以冷峻的语言揭示了修道者对尘世的超然态度,并暗示了修行之路的艰难与虚无。

赏析::
王梵志的《诗(幷序) 六十七》表达了关于人生、生死、修行和解脱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禅宗佛教的核心理念,强调了超越世俗尘嚣和肉体束缚的重要性。
首先,诗中提到“亡随长年术,金刚不坏身”。这里的“亡”可以理解为放下、舍弃,长年术则指的是长期的修行和苦行。金刚不坏身象征着在修行中达到的精神境界,即超越了生死轮回的束缚。这两句表明了修行者必须放下一切世俗欲望和束缚,以实现心灵的纯净和超越。
接下来的两句“俱伤生死苦,谁兑湼盘因”进一步强调了生死带来的苦难和轮回的循环。生死被比作“湼盘因”,这是佛教中描述轮回的一个术语,意味着无尽的循环和重复。修行者认识到生死的苦痛,努力摆脱这个循环。
第四句“精魂归寂灭,骨肉化灰尘”强调了灵魂的归宿和肉体的朽坏。修行的终极目标是达到涅槃,使精神归于寂灭,肉体则归于尘土。这是对身体和灵魂本质的深刻思考。
最后两句“释老由自气,何况迷遇人”表明修行者要自己领悟、自己坚持,不受外界干扰和迷惑。释老指的是佛陀释迦牟尼,他是佛教的创始人,这里意味着修行者要依靠自己的努力,不依赖外部的帮助。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修行者对超越生死轮回、实现心灵解脱的渴望,以及必须放下世俗欲望、坚定不移地修行的决心。这是一首充满禅宗智慧的诗篇,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传达了对生命和宇宙意义的深刻思考。
标签: 宗教哲思、生死轮回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王梵志写的《诗(幷序)》系列:

本文作者王梵志介绍:🔈

王梵志,卫州黎阳人。编诗一卷,计一百十一首。 王梵志,卫州黎阳人也。去黎阳城东十五里,有王德祖者,当隋文帝时,家有林擒树,生瘿,大如斗。经三年,其瘿朽烂。德祖见之,乃剖(撤)其皮,遂见一孩儿抱胎而出。德祖收养之,至七岁,能语,问曰:「谁人育我?复何姓名?」德祖具以实语之。(二字作告)因名曰:「林木而生曰梵天。」後改曰梵志,[曰]:「王家育我,(我家长育)可姓王也。」梵志乃作诗示(讽)人,甚有义志(旨),盖菩萨示化也。(《太平广记》八二,参以《永乐大典》六八三八[王]字韵引《桂苑业谈·史遗》。)○《云谿友议》下《蜀僧喻》云:「或有愚士昧学之流,欲其开悟,别吟以王梵志诗。梵志者,生於西域林木之上,... 查看更多>>

王梵志的诗:

  • (案《全唐诗》无王梵志诗,生平事迹不...

  • 兄弟须和顺,叔侄莫轻欺。财物同[箱柜...

  • 夜眠须在後,起则每须先。家中懃检校,...

  • 兄弟相怜爱,同生莫异居。为人欲得别,...

  • 好事须相让,恶事莫相堆。(「堆」,伯...

  • 昔日田真「分」,(「分」,据伯三五五...

  • 孔怀须敬重,同气并连枝。不见恒山鸟,...

  • 兄弟宝难得,(「宝」,张锡厚录作「实...

  • 尊人相逐出,子莫向前行。识事须相逢,...

  • 尊人共客语,侧立在傍听。莫向前头闹,...

  • 王梵志诗全集>>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