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 yī bǎi èr shí shǒu qí liù jiǔ
偈一百二十首 其六九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释怀深 (shì huái shēn)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释迦老子,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幻化空身即法身,个中无染亦无尘。
拈匙把筯如明了,扫地烧香不倩人。

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仄,○仄○仄○。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

yī qiè yǒu wèi fǎ , rú mèng huàn pào yǐng 。
rú lù yì rú diàn , yìng zuò rú shì guān 。
shì jiā lǎo zǐ , zhǐ zhī qí yī , bù zhī qí èr 。
huàn huà kōng shēn jí fǎ shēn , gè zhōng wú rǎn yì wú chén 。
niān chí bǎ zhù rú míng le , sǎo dì shāo xiāng bù qiàn ré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一切有形之法,都如同梦幻般虚幻,犹如泡影一般。同时,无论是露水,还是闪电,皆是瞬息即逝的,应当以此观察世间万物。
释迦老子(指佛陀和老子),虽然了解其中的一部分道理,却并未完全洞悉其全部。幻化即是空体,即法身,其中没有任何瑕疵,也没有尘埃附着。
比如拈起筷子、把匙,都能明了其中的奥妙,扫地、烧香也不因为倚仗他人而觉得得意。这句话可能是在说通过平凡的日常事物,亦可以领悟其中的道理。
总结:这段文字强调了一切世间的事物皆为虚幻,如梦如幻,一切皆是瞬息即逝。在认识世界和修行的过程中,需要超越表面的现象,洞悉其中的真谛。并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去体悟其中的道理。

赏析:这首诗《偈一百二十首 其六九》出自释怀深之手,表达了佛教中的中观哲学思想。作者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勾画出了一幅世界的虚幻、短暂和无常的画面。首先,他提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表明一切存在都是暂时的,就像梦境或泡影一样,没有永恒性。
接着,诗中提到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在强调生命的短暂和转瞬即逝,就像露水一样快速蒸发,如电一样瞬间消失。这种观念有助于人们超越对世俗事物的执着,追求更高的境界。
诗中也提到了释迦老子,这是佛教和道教的两位创始人,作者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暗示着深奥的宗教真理不能被轻易领悟,需要深入的思考和修行。
最后,诗中描述了幻化空身即法身,个中无染亦无尘,这是在阐述一种超越个体和世俗的境界,法身代表着佛性或解脱,无染无尘表示没有烦恼和世俗之执着。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释怀深写的《偈一百二十首》系列:

本文作者释怀深介绍:🔈

释怀深(一○七七~一一三二),号慈受,俗姓夏,寿春六安(今属安徽)人。年十四祝髪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於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後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爲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查看更多>>

释怀深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