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èng shǐ qì dān èr shí bā shǒu chū shān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出山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苏辙 (sū zhé)

燕疆不过古北关,连山渐少多平田。
奚人自作草屋住,契丹骈车依水泉。
橐驼羊马散川谷,草枯水尽时一迁。
汉人何年被流徙,衣服渐变存语言。
力耕分获世为客,赋役稀少聊偷安。
汉奚单弱契丹横,目视汉使心凄然。
石瑭窃位不传子,遗患燕蓟逾百年。
仰头呼天问何罪,自恨远祖从禄山。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仄平。
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
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平。
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

yàn jiāng bù guò gǔ běi guān , lián shān jiàn shǎo duō píng tián 。
xī rén zì zuò cǎo wū zhù , qì dān pián chē yī shuǐ quán 。
tuó tuó yáng mǎ sàn chuān gǔ , cǎo kū shuǐ jìn shí yī qiān 。
hàn rén hé nián bèi liú xǐ , yī fú jiàn biàn cún yǔ yán 。
lì gēng fēn huò shì wèi kè , fù yì xī shǎo liáo tōu ān 。
hàn xī dān ruò qì dān héng , mù shì hàn shǐ xīn qī rán 。
shí táng qiè wèi bù chuán zǐ , yí huàn yàn jì yú bǎi nián 。
yǎng tóu hū tiān wèn hé zuì , zì hèn yuǎn zǔ cóng lù shā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燕疆不过古北关,连山渐少多平田。
奚人自作草屋住,契丹骈车依水泉。
橐驼羊马散川谷,草枯水尽时一迁。
汉人何年被流徙,衣服渐变存语言。
力耕分获世为客,赋役稀少聊偷安。
汉奚单弱契丹横,目视汉使心凄然。
石瑭窃位不传子,遗患燕蓟逾百年。
仰头呼天问何罪,自恨远祖从禄山。

燕疆之地不过是古北关,连绵山脉逐渐减少,平坦的田地愈发广阔。
奚人自己动手建造草屋居住,契丹人则用排列有序的车辆依水泉而居。
驼队、羊群和马匹在川谷中四散,草枯水竭时他们便迁徙。
汉族人何时开始被流徙?他们的服饰逐渐改变,语言逐渐保留。
靠着辛勤耕作维持生计,成为他们在世界上的一方客居者,征税和劳役都相对较少,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汉族与奚族相比单薄而弱小,契丹人则强势横行,目睹汉使的景象让人心中凄凉。
石瑭篡夺了王位,没有将权力传给自己的子嗣,这造成了燕蓟地区百余年的祸患。
抬头仰望苍天,问自己犯下何罪,懊悔自己的远祖曾从禄山降临。



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燕疆地区的变迁和汉族人在此地的困境。燕疆地区山脉逐渐减少,平原渐广,而居住在此的奚族和契丹族人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汉族人经历了迁徙和文化变迁,他们为了生计只能做客居他乡者,负担相对较轻。然而,他们面对强势的契丹族人感到无助,而石瑭篡夺王位的行为给燕蓟地区带来了长达百年的祸患。诗人抬头仰望天空,自问何罪,懊悔祖先曾从禄山迁徙而来。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揭示了历史的变迁和个体的困境,表达了无奈和自责之情。

赏析:这首诗《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出山》是南宋文学家苏辙创作的,反映了南宋时期与契丹(辽朝的后裔)接触的一些情况,以及汉人在北疆边地的艰辛生活。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诗人首先描绘了燕疆地区的自然景观,北地山川逐渐平坦,奚人居住在草屋中,契丹人则有骈车依水泉,展现了南北地区的差异。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述了北地的艰苦生活。橐驼和羊马在贫瘠的川谷中散开,草枯水尽,汉人被迫流徙,生计艰难。他们不得不作为客居住在这里,赋役也相对较少,但仍然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诗中还描写了汉人与契丹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契丹人横行霸道,汉人心情凄然。石瑭是一个地方的官员,但他的位子没有传给后代,导致燕蓟地区遗患累累,问题已经延续了百年之久。
最后,诗人以自己的口吻向天呼号,询问自己的祖先犯下了何等罪孽,他也为自己的祖先与禄山有关而感到自责。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苏辙写的《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系列:

本文作者苏辙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历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佑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 查看更多>>

苏辙的诗:

苏辙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