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èng shǐ qì dān èr shí bā shǒu yān shān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燕山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苏辙 (sū zhé)

燕山如长蛇,千里限夷汉。
首衔西山麓,尾挂东海岸。
中开哆箕毕,末路牵一线。
却顾沙漠平,南来独飞雁。
居民异风气,自古习耕战。
上论召公奭,礼乐比姬旦。
次称望诸君,术略亚狐管。
子丹号无策,亦数游侠冠。
割弃何人斯,腥臊久不澣。
哀哉汉唐余,左衽今已半。
玉帛非足云,子女罹蹈践。
区区用戎索,久尔縻郡县。
从来帝王师,要在侮亡乱。
攻坚甚攻玉,乘瑕易冰泮。
中原但常治,敌势要自变。
会当挽天河,洗此生齿万。

○平○○平,平仄仄平仄。
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
○平仄平仄,仄仄○仄仄。
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仄,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平仄平仄,○平仄平仄。
○平仄平仄,仄仄仄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yān shān rú cháng shé , qiān lǐ xiàn yí hàn 。
shǒu xián xī shān lù , wěi guà dōng hǎi àn 。
zhōng kāi duō jī bì , mò lù qiān yī xiàn 。
què gù shā mò píng , nán lái dú fēi yàn 。
jū mín yì fēng qì , zì gǔ xí gēng zhàn 。
shàng lùn zhào gōng shì , lǐ yuè bǐ jī dàn 。
cì chēng wàng zhū jūn , shù lüè yà hú guǎn 。
zǐ dān hào wú cè , yì shù yóu xiá guān 。
gē qì hé rén sī , xīng sào jiǔ bù huàn 。
āi zāi hàn táng yú , zuǒ rèn jīn yǐ bàn 。
yù bó fēi zú yún , zǐ nǚ lí dǎo jiàn 。
qū qū yòng róng suǒ , jiǔ ěr mí jùn xiàn 。
cóng lái dì wáng shī , yào zài wǔ wáng luàn 。
gōng jiān shèn gōng yù , chéng xiá yì bīng pàn 。
zhōng yuán dàn cháng zhì , dí shì yào zì biàn 。
huì dāng wǎn tiān hé , xǐ cǐ shēng chǐ wà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燕山山脉宛如一条长蛇,绵延千里,将夷狄和汉族隔开。山脉的首端贴近西山麓,尾端悬挂在东海岸边。其中间像是打开了斗杓,星宿排列有序,最后通向一条直线。回首望向无垠的沙漠平原,只有孤独的雁儿向南飞去。

这地方的居民风气与众不同,自古以来就习惯于农耕和战争。上篇讲到召公奭的治理,礼乐达到了姬旦的水平。其次,赞美了各位士人的才智,智谋堪比狐管。子丹则自号无策,却是数一数二的游侠冠军。但割弃这样的人物,却已经腥臊久矣。

唉,汉朝和唐朝的余孽,如今只剩下少数依然归附的州县。从来帝王师的用意,就是想侮辱并亡掉其他国家和部族。攻坚之际,攻打美玉也极为轻易,而乘着瑕疵的冰也能轻松滑行。

中原地区只需常常保持治理,敌人的势力就会自行转变。我们当齐心挽回天河,为自己洗去万千生命的磨难。

赏析:这首诗是苏辙创作的《奉使契丹二十八首》中的一首,题为《燕山》。诗人以燕山为背景,表达了对北地风土和历史的深切感慨,以及对当时辽、宋两国关系的思考。
首先,诗中描绘了燕山的壮美景色,将其比喻为一条绵延千里、犹如长蛇的山脉,一头扎根于西山麓,一头悬挂于东海岸,形象生动。这种生动的地理描写为整首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诗人通过燕山的描写,引出了对当地人民和历史的反思。他提到了居民生活风俗的异同,强调了自古以来这一地区既有耕种又有战斗的传统,并列举了召公奭、姬旦、狐管等历史人物,突出了这一地区在历史上的重要性。诗中还提到了子丹等游侠之名,表现了当地人民的豪情和抱负。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的忧虑和对国家的期望。他指出了汉唐时期的辉煌与今日的颓势,以及对子女未来的担忧。诗人呼吁要团结起来,挽救危局,洗净岁月的沧桑,以期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和平。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苏辙写的《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系列:

本文作者苏辙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历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佑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 查看更多>>

苏辙的诗:

苏辙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