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èng shǐ qì dān èr shí bā shǒu chūn rì jì nèi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春日寄内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苏辙 (sū zhé)

春到燕山冰亦消,归骖迎日喜嫖姚。
久行胡地生华发,初试东风脱敝貂。
插髻小幡应正尔,点盘生菜为谁挑。
附书勤扫东园雪,到日青梅未满条。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chūn dào yān shān bīng yì xiāo , guī cān yíng rì xǐ piáo yáo 。
jiǔ xíng hú dì shēng huá fà , chū shì dōng fēng tuō bì diāo 。
chā jì xiǎo fān yìng zhèng ěr , diǎn pán shēng cài wèi shuí tiāo 。
fù shū qín sǎo dōng yuán xuě , dào rì qīng méi wèi mǎn tiáo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春天来到燕山,冰也融化了,马车回归,迎接朝阳,喜迎瑶姬。久在胡地行走,发现华发初生,初次感受到东风吹拂,脱下破旧的貂皮。插着装饰的髻,手持小幡应该端正自己的仪容,手拿盘子摆放生菜,为了谁而做呢?执着地写信,勤于扫雪清除东园的残雪,等到日子到了,青梅还未充实结实。

全诗描绘了春天到来的景象,表达了主人公的欢喜心情。他在胡地行走多年,现在发现自己的头发已经白了。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也脱掉了旧时的贵族装束。他用小幡整理自己的装扮,手持盘子摆放生菜,但这一切似乎还为了迎接瑶姬。他一直勤勉地写信,扫雪除去庭园的雪,期待着青梅成熟。全诗情感真挚,充满了对春天的喜悦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赏析:这首诗《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春日寄内》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一首咏史抒怀之作。诗人以春日为背景,抒发了远游契丹的感慨和对家园的眷恋之情。
首句“春到燕山冰亦消”描写了春天的到来,大地渐渐回暖,山上的积雪也开始融化。这里采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来象征着希望和新生。
接着诗人写到自己的归程,他欢喜地驾驭着骏马,迎着初升的太阳,回家的心情非常愉悦。这表现了诗人在契丹远行后,渴望归家的情感。
诗的第三句“久行胡地生华发”,表达了诗人在胡地漂泊的岁月已经过去,如今他的头发也开始有了白发,显示出时光不停流逝的感慨。
在后文中,诗人提到了一系列家常的场景,如点盘生菜、扫雪、青梅未满条等,这些都是平凡而温馨的画面,强调了对家的怀念之情。
总之,这首诗以生动的自然景象和家常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在契丹远行后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在归家途中的愉悦心情。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苏辙写的《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系列:

本文作者苏辙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历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佑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 查看更多>>

苏辙的诗:

苏辙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