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èng shǐ qì dān èr shí bā shǒu gǔ běi kǒu dào zhōng chéng tóng shì èr shǒu qí èr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古北口道中呈同事二首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苏辙 (sū zhé)

笑语相从正四人,不须嗟叹久离羣。
及春煮菜过边郡,赐火煎茶约细君。
日暖山蹊冬未雪,寒生胡月夜无云。
明朝对饮思乡岭,夷汉封疆自此分。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xiào yǔ xiāng cóng zhèng sì rén , bù xū jiē tàn jiǔ lí qún 。
jí chūn zhǔ cài guò biān jùn , cì huǒ jiān chá yuē xì jūn 。
rì nuǎn shān qī dōng wèi xuě , hán shēng hú yuè yè wú yún 。
míng cháo duì yǐn sī xiāng lǐng , yí hàn fēng jiāng zì cǐ fē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笑语相随的有四个人,无需悲叹久离同众群。
等到春天去边郡煮菜,赐予火炙的茶与美人约会。
阳光温暖山间小路,冬天还未下雪,寒气中满月高悬无云。
明天早晨我们将相对畅饮,思念故乡的山岭,夷族和汉族的疆土从此分隔。

全诗写出了四人相聚的欢乐场景,不再感叹离散之久,然后描述了春日煮菜、赏茶与爱人共度时光的美好时刻。接着描绘了山蹊间的阳光明媚,冬天虽未见雪,但夜晚的月色依然皎洁。最后,诗人展望了明天,将再次相聚畅饮,但也意味着夷汉将分隔疆土。整首诗以写景抒怀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团聚欢乐的喜悦与思乡之情,同时也蕴含着夷汉分隔的悲凉感叹。

赏析:这首诗是苏辙创作的《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古北口道中呈同事二首 其二》之一,描述了作者与三位同事一同奉使到边疆的情景。诗中通过简洁而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欢愉、思乡之情以及中原与边疆的差异。
首先,诗人在诗中展现了欢愉和亲近的场景,四人在路上一路欢笑相从,不觉得时间的长短。这种友情和团结的氛围让人感到温馨和亲切。
其次,诗人通过描写在边疆用山野食材烹煮美食的情节,展示了作者对于平凡事物的赞美和珍惜。煮菜、煎茶的场景体现了朴素的生活,与都市繁忙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接着,诗中提到了日暖山蹊,胡月夜无云,这些描写自然环境的词语,突出了边疆地区的气候和环境特点,使读者感受到了边疆的荒凉和孤独。
最后,诗的结尾将思乡之情与夷汉封疆的分界联系在一起,暗示了作者在远离家乡的旅途中,也在完成使命的同时感受到了中原与边疆的差异和分隔。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苏辙写的《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古北口道中呈同事二首》系列:

本文作者苏辙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历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佑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 查看更多>>

苏辙的诗:

苏辙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