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èng shǐ qì dān èr shí bā shǒu huì zhōu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惠州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苏辙 (sū zhé)

孤城千室闭重闉,苍莽平川绝四邻。
汉使尘来空极目,沙场雪重欲无春。
羞归应有李都尉,念旧可怜徐舍人。
会逐单于渭桥下,欢呼齐拜属车尘。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gū chéng qiān shì bì chóng yīn , cāng mǎng píng chuān jué sì lín 。
hàn shǐ chén lái kōng jí mù , shā chǎng xuě chóng yù wú chūn 。
xiū guī yīng yǒu lǐ dōu wèi , niàn jiù kě lián xú shè rén 。
huì zhú chán yú wèi qiáo xià , huān hū qí bài shǔ chē ché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孤城中的千室紧闭重闉,苍茫广阔的平川隔绝四邻。汉使徒步行来,眼睛极目眺望,但只见一片尘土,空空如也。沙场上积雪厚重,春天似乎再也无法到来。

惭愧地回归的应该是李都尉,他为过去的友情感到忧伤,同样可怜徐舍人。他们一起曾经欢聚过,如今只剩下怀念。

于渭桥下将会追逐着单于,高兴地欢呼齐拜,随着车尘前行。

赏析:苏辙的《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惠州》描写了中国边境地区的孤城,以及在此地为国家奉使的使者所经历的困难和不易。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诗的第一句 "孤城千室闭重闉" 呈现出了一种荒凉的景象,孤城似乎被封闭在千重城墙之内,使得人们感到孤独和寂寞。苍莽的平川与四面荒野相对应,突显出这座城市的孤立和孤独。
接下来的几句 "汉使尘来空极目,沙场雪重欲无春" 表示中国的使者在此地,空望着远方,期待着春天的到来。然而,这片沙场上的雪却如此沉重,让人感到无望。这些句子反映了使者们在陌生的边境地区的艰难处境。
诗中还提到了李都尉和徐舍人,这可能是一些历史人物,他们或许是诗中的角色,表现出他们对家乡和旧地的思恋之情。这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最后两句 "会逐单于渭桥下,欢呼齐拜属车尘" 则表现出使者们的使命完成后,与当地人欢庆的场面。这里的"单于"可能指的是契丹的领袖,使者们欢呼着归来,齐拜在尘土飞扬的车队之前,展现了他们为国家尽忠职守的忠诚和荣耀。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苏辙写的《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系列:

本文作者苏辙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历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佑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 查看更多>>

苏辙的诗:

苏辙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