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èng shǐ qì dān èr shí bā shǒu shén shuǐ guǎn jì zǐ zhān xiōng sì jué qí yī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神水馆寄子瞻兄四绝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苏辙 (sū zhé)

少年病肺不禁寒,命出中朝敢避难。
莫倚皂貂欺朔雪,更催灵火煮铅丹。

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shào nián bìng fèi bù jīn hán , mìng chū zhōng cháo gǎn bì nàn 。
mò yǐ zào diāo qī shuò xuě , gèng cuī líng huǒ zhǔ qiān dā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少年得了肺病,无法忍受寒冷,不得已要离开京城寻求避难之地。
切莫依仗着皂貂这样珍贵的衣物来欺骗辽阔的北方雪地,还要加紧使用炼丹的灵火,煮制出宝贵的铅丹药物。



总结: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少年因为患病而不得不离开中央朝廷,前往北方寻找避难之地。诗中警示人们不可凭借昂贵的衣物欺骗苍茫的自然环境,同时强调了炼丹煮铅丹的艰辛和重要性。

这首诗《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神水馆寄子瞻兄四绝 其一》是苏辙的作品,反映了当时作者少年时的艰辛与坚韧。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诗以少年的病痛为背景,表现了作者在寒冷的北国,为了国家的使命而不惧严寒,展现出了一种坚韧和奋发向前的精神。诗中的"命出中朝敢避难"表明了作者不畏艰险,勇敢承担国家使命,展现出了一种爱国的情感。
诗中提到"莫倚皂貂欺朔雪",皂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高贵和华丽,而"朔雪"则代表北国的寒冷。作者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不以寒冷为难,不为物质的高贵所迷惑,更加注重内心的坚韧和奋发。
最后两句"更催灵火煮铅丹"则展现出了作者对于自身成长和进步的渴望。"灵火"可以理解为才华和精神的火焰,"铅丹"可能代表了一种修身养性的追求。这表明了作者在年轻时已经有了对于学识和品德的高远追求,不断地煅炼自己。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苏辙写的《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神水馆寄子瞻兄四绝》系列:

本文作者苏辙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历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佑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 查看更多>>

苏辙的诗:

苏辙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