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ān jū shī qí yī yī
山居诗 其一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释延寿 (shì yán shòu)

触目堪嗟失路人,坦然王道却迷津。
井藤梗上存余命,石火光中保幻身。
任老岂知头顶白,忘缘谁觉世闲春。
容顔枯槁元非病,亭沼消疏不是贫。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chù mù kān jiē shī lù rén , tǎn rán wáng dào què mí jīn 。
jǐng téng gěng shàng cún yú mìng , shí huǒ guāng zhōng bǎo huàn shēn 。
rèn lǎo qǐ zhī tóu dǐng bái , wàng yuán shuí jué shì xián chūn 。
róng yán kū gǎo yuán fēi bìng , tíng zhǎo xiāo shū bú shì pín 。

寓意 超脱

山居詩 其一一

—— 釋延壽

觸目堪嗟失路人,坦然王道却迷津。
井籐梗上存餘命,石火光中保幻身。
任老豈知頭頂白,忘緣誰覺世閒春。
容顔枯槁元非病,亭沼消疏不是貧。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chù mù kān jiē shī lù rén , tǎn rán wáng dào què mí jīn 。
jǐng téng gěng shàng cún yú mìng , shí huǒ guāng zhōng bǎo huàn shēn 。
rèn lǎo qǐ zhī tóu dǐng bái , wàng yuán shuí jué shì xián chūn 。
róng yán kū gǎo yuán fēi bìng , tíng zhǎo xiāo shū bú shì pín 。

繁体原文 收起原文 韵律对照 收起韵律 注音对照 收起注音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触目可怜的是失路之人,坦然走在王道上却误入了迷津之中。
井边的藤上还存留着余命,石头上闪烁的火光保护着幻身。
任凭岁月如何流逝,岂知头顶已然白发,忘却尘世烦忧的是谁。
容颜虽然枯槁,却非因病衰老;亭台湖沼虽然消疏,也并非因贫贱。

全诗主题揭示了一个隐士或者是境遇艰难者的形象,表现出他坚守正道,不为世俗所动,面对岁月流转和世事变迁的冷眼旁观。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比喻,如井藤、石火光等,来象征隐士的孤高和坚强。而最后两句则表现出隐士内心的坦然和淡泊,以及其无怨无悔的态度,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整体上,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对隐逸生活的颂扬与赞美。

赏析:
《山居诗 其一一》是释延寿的作品,以其深刻的哲理和超脱尘世的意境而著称。诗人触景生情,以山居为背景,寓意人生的迷茫与超然。
诗中描述了山居的景象,以失路人触目、坦然王道的形象引出人生迷茫的主题。通过井藤梗、石火光等自然物象的描写,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真我境界的追求。诗人以井藤梗和石火光象征人生存留和心灵的清明,表现出一种坚守内心真实和抵御外界诱惑的态度。
诗中以“任老岂知头顶白,忘缘谁觉世闲春。”表达了对人生岁月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淡然态度,强调内心平静和超然。最后两句“容颜枯槁元非病,亭沼消疏不是贫。”表明诗人不以外貌衰老和物质贫瘠为忧虑,强调了心境的丰富和超越物质的价值。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释延寿写的《山居诗》系列:

本文作者释延寿介绍:🔈

释延寿(九○四~九七五),俗姓王,字仲玄(又作冲玄、冲立),号抱一子。余杭(今浙江杭州)人。年二十八爲华亭镇将时,弃吏出家。初礼龙册寺翠岩参禅师,寻谒天台山德韶国师,德韶一见而深器之。先住明州雪窦山。太祖建隆元年(九六○),吴越王钱俶请入居灵隠山新寺。明年,迁永明寺,居十五载。着述颇丰,有诗偈赋咏凡千万言,流播海外。高丽国王遣使齎书,叙弟子之礼。开宝八年卒,年七十二。赐号智觉禅师。徽宗崇宁间追谥宗照(《咸淳临安志》卷七○)。《景德传灯录》卷二六、《宋高僧传》卷二八、《禅林僧宝传》卷九、《五灯会元》卷一○、《佛祖统纪》卷二六、《释氏稽古略》卷三、《咸淳临安志》卷七○有传。 延寿诗,以《慧日永明智... 查看更多>>

释延寿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