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 sòng qī shí bā shǒu qí yī èr
偈颂七十八首 其一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释正觉 (shì zhèng jué)

习习春风,丝丝春雨。
一等沾濡,十方周普。
甘草得之甜,黄连得之苦。
天意发丛林,檐声闹窗户。
古德尝云己不迷,等闲教坏人男女。

仄仄平平,平平平仄。
仄仄○平,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

xí xí chūn fēng , sī sī chūn yǔ 。
yī děng zhān rú , shí fāng zhōu pǔ 。
gān cǎo dé zhī tián , huáng lián dé zhī kǔ 。
tiān yì fā cóng lín , yán shēng nào chuāng hù 。
gǔ dé cháng yún jǐ bù mí , děng xián jiào huài rén nán nǚ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习习的春风吹拂着,丝丝的春雨绵绵而至。这春风细雨,滋润着一切生命。无论是高山之巅,还是草木间,它都遍及一方,普及到十方。
就像甘草品尝后会有甜味,而黄连尝后则有苦味。天意发动了丛林,檐下的声音也因春风而嘈杂。
古德曾说过,他自己并不会迷失,却随便教坏了许多男女之人。这句话或许意味着他虽然自身修为不凡,但却对别人有所导致不好的影响。
全文简而言之,描述了春风春雨的滋润,以及天意的表现。最后引用了古德的话,暗示他虽然修行高深,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对他人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这首诗《偈颂七十八首 其一二》是释正觉创作的,它是一首佛教偈颂,以下是赏析:
在这首诗中,作者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以及人们对待不同事物的态度。诗中提到的春风和春雨象征着新生和清新,这是大自然的美好表现。作者以极简洁的语言传达了这种美好,习习的春风和丝丝的春雨,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氛围。
然后,诗中提到甘草和黄连,这两者分别代表了甜和苦。这可以被解释为生活中的甘苦,不同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态度。这种对比也可以被视为佛法中生死轮回的象征,即生活中的快乐和痛苦都是暂时的,应以平等的心态来面对。
诗的后半部分涉及到天意和古德的言论。这表明作者认为,一切都是天意所致,人们无法掌控一切。而古德的言论则提醒人们要保持不迷失,坚守正道,不论男女老少都应如此。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思想,反映了佛教的教义和智慧。它提醒人们在生活中保持平和,不被甘苦所左右,坚守道义。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释正觉写的《偈颂七十八首》系列:

本文作者释正觉介绍:🔈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发,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於净明寺本宗大师,得戒於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於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 查看更多>>

释正觉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