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 sòng qī shí bā shǒu qí qī sì
偈颂七十八首 其七四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释正觉 (shì zhèng jué)

生灭心尽是寂灭,露柱怀胎底时节。
寂灭心起是生灭,石女生儿解言说。
用时万象不盈余,休处一真无空缺。
藤枯树倒笑呵呵,依旧清风与明月。

平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

shēng miè xīn jìn shì jì miè , lù zhù huái tāi dǐ shí jié 。
jì miè xīn qǐ shì shēng miè , shí nǚ shēng ér jiě yán shuō 。
yòng shí wàn xiàng bù yíng yú , xiū chù yī zhēn wú kòng quē 。
téng kū shù dǎo xiào hē hē , yī jiù qīng fēng yǔ míng yuè 。

哲理 禅宗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生灭心尽是寂灭,意味着心中没有任何执著,彻底消融于寂灭之中。露水凝结成露柱,象征怀孕的时节到了。
寂灭心起是生灭,反过来说,寂灭心的产生就是生灭之本质。像石头女子生下孩子后,解释并传达着道理。
用心观察世界的种种变化,万象都无法充盈超出其间。而在休憩之间,真实存在的只是一片无空缺的真实。
藤蔓枯萎,树木倒塌,但它们依然面带笑容,从容不迫。仍然享受清风明月的陪伴。
总结:这段古文强调了寂灭心的重要性,指出了心无执著的境界。通过自然的比喻,表达了生命变化的本质和大自然永恒的美好。

赏析:这首诗出自释正觉的《偈颂七十八首》之中,探讨了生灭与寂灭的哲理。诗中通过生灭心和寂灭的对比,表达了深刻的禅宗思想。
首句"生灭心尽是寂灭,露柱怀胎底时节"表达了生灭心即是寂灭的观点,将生死轮回与寂灭相对立,强调了寂灭的重要性。"露柱怀胎底时节"意味着寂灭之道在某个特定的时刻产生,如同大地孕育出露水一样。
第二句"寂灭心起是生灭,石女生儿解言说"则用寓言的方式阐释了生灭与寂灭之间的联系。石女生儿的情节象征了生灭之道的源头。
第三句"用时万象不盈余,休处一真无空缺"表达了寂灭的普遍性和完备性。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都充满了寂灭的真理,没有一丝空缺。
最后两句"藤枯树倒笑呵呵,依旧清风与明月"则表现了自然界的不变和宁静。藤枯树倒,但大自然依然和往常一样,清风依旧,明月照常升起,强调了寂灭的恒久和宁静。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释正觉写的《偈颂七十八首》系列:

本文作者释正觉介绍:🔈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发,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於净明寺本宗大师,得戒於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於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 查看更多>>

释正觉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