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gǔ wǔ shí qī shǒu qí sān èr
颂古五十七首 其三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释道昌 (shì dào chāng)

法身说法,肉眼看物。
在智如愚,大辩如讷。
拈起生簸箕别处舂,推出枕子露眠床,剑刃上事放毫光。

仄平仄仄,仄仄○仄。
仄仄○平,仄仄○仄。
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fǎ shēn shuō fǎ , ròu yǎn kàn wù 。
zài zhì rú yú , dà biàn rú nè 。
niān qǐ shēng bò ji bié chù chōng , tuī chū zhěn zǐ lù mián chuáng , jiàn rèn shàng shì fàng háo guāng 。

頌古五十七首 其三二

—— 釋道昌

法身說法,肉眼看物。
在智如愚,大辯如訥。
拈起生簸箕別處舂,推出枕子露眠床,劍刃上事放毫光。

仄平仄仄,仄仄○仄。
仄仄○平,仄仄○仄。
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fǎ shēn shuō fǎ , ròu yǎn kàn wù 。
zài zhì rú yú , dà biàn rú nè 。
niān qǐ shēng bò ji bié chù chōng , tuī chū zhěn zǐ lù mián chuáng , jiàn rèn shàng shì fàng háo guāng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法身说法,是指佛陀的本体宣说佛法。肉眼只能看到物质表象,而不能看到法身的真实形态。
在智慧上,要像愚昧无知的人一样谦虚谨慎。在辩论时,要像沉默寡言的人一样,避免过于张扬。
古人常用拈起生簸箕别处舂,推出枕子露眠床,剑刃上事放毫光来形容对细小事物的极度重视和细致观察。
综合全文,强调了佛陀传播佛法的重要性,同时告诫人们要保持谦虚和沉默的智慧,以及对细节的关注。

赏析:这首诗《颂古五十七首 其三二》是由释道昌创作的,表达了一种宇宙法则与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通过对法身、肉眼、智慧、辩才等多个元素的描述,传达了一种超越凡俗的境界。作者以一种禅宗的方式,深入探讨了人生的本质和人与宇宙之间的联系。
首先,诗中提到“法身说法”,强调了超越物质世界的法则与智慧。这可以被视为一种对禅宗教义的探讨,寓意了超越表面现象的深层境界。
其次,作者提到“肉眼看物”,将人们的感知局限于肉体之内,与“法身”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反映了人类对于真实世界的有限理解,以及对于更高层次的认知的渴望。
接着,诗中出现了“拈起生簸箕别处舂”、“推出枕子露眠床”等描写日常生活的片段,似乎在强调人生中平凡的细节与宇宙法则的关系。这些细节象征着生活中的琐碎,而它们的存在也与更大的宇宙秩序相联系。
最后,诗中的“剑刃上事放毫光”可能是在强调言语之间的力量,或者是表达了智慧的光芒能够破除迷惑,揭示真理。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释道昌写的《颂古五十七首》系列:

本文作者释道昌介绍:🔈

释道昌(一○八九~一一七一),号月堂,又号佛行,俗姓吴。霅之宝溪(今浙江吴兴)人。年十三祝髪,逾二年谒妙湛於道场寺,悟彻。於是以遍参爲志,游淮楚湖湘间,依长灵卓、保宁玑、圆悟勤诸大宗师。年二十三归省妙湛於净慈寺,俾掌藏爲衆说法。又补穹窿瑞光,迁育王。高宗建炎中退席。绍兴初居间中大吉,徙秀峰龟山,移金陵蒋山,奉旨擢径山灵隐。三十一年(一一六一),退藏灵泉。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四),主临安府净慈寺。七年卒,年八十三。爲青原下十四世,雪峰妙湛思慧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二、《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 释道昌诗,据《嘉泰普灯录》等书所录,编爲一卷。 查看更多>>

释道昌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