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 sòng qī shí bā shǒu qí qī ○
偈颂七十八首 其七○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释正觉 (shì zhèng jué)

芝麻压得油,秔米炊得饭,还我丛林饱参汉。
衲僧履道贵平怀,何必临机争转换。
活计自然,家风成现。
顺水便风,归舟到岸。
寒山拾得笑呵呵,此心分付知音辨。

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
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zhī má yā dé yóu , jīng mǐ chuī dé fàn , huán wǒ cóng lín bǎo cān hàn 。
nà sēng lǚ dào guì píng huái , hé bì lín jī zhēng zhuǎn huàn 。
huó jì zì rán , jiā fēng chéng xiàn 。
shùn shuǐ biàn fēng , guī zhōu dào àn 。
hán shān shí dé xiào hē hē , cǐ xīn fēn fù zhī yīn bià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芝麻被榨出了油,秔米煮成了香喷喷的饭,这才让我满足在丛林中过上了饱足的生活,不再为生计而忧愁。
我这贫穷的僧人,心中珍惜着追求道路的心愿,何必在临机之时争相改变自己的信仰。
做着谋生的工作,一切都自然顺遂,家中的风气也成就了现在的美好生活。
顺应水势就能得到顺风,回到归舟停泊的岸边。
在寒山上拾得了一个笑容满面的人,这颗心告诉我能够找到知音,分辨出真正的情意。
全文总结:这篇古文通过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事物和境遇,表达了对自然流动、随缘安乐的态度,强调顺其自然、保持本心。作者认识到在家风影响下,遵循天命、安于现状,可以享受平和幸福的生活。同时,寻找到一个与自己心灵相通的知音也让他感到欢喜。

赏析:这首诗是释正觉创作的《偈颂七十八首》中的第七十首。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淡泊宁静、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
首先,诗人通过描述简单的生活场景,如芝麻榨油、秔米煮饭,展现了一种朴素而满足的生活方式。这些日常琐事反映出诗人对简单生活的珍惜,以及他对物质财富的淡化态度。
接着,诗中提到了衲僧,强调了修行者的平和心态。衲僧的生活以履行佛道为主,不争不扰,不追求外在的变化和物质的积累。这与现代社会追逐功名利禄的风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的后半部分强调了自然顺应的重要性。诗人提到了“活计自然”,这意味着顺应自然的节奏,不勉强,不抵抗,能够达到事事顺心、顺水行舟的境界。而“归舟到岸”则象征了达到目标和归宿的愿望。
最后,诗中提到“寒山拾得笑呵呵”,寒山可能指的是一位禅宗高僧,笑呵呵则显示了他内心的愉悦。这句话强调了心灵的宁静和知音的重要性,暗示了与有共鸣的人一同分享生活的快乐。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释正觉写的《偈颂七十八首》系列:

本文作者释正觉介绍:🔈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发,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於净明寺本宗大师,得戒於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於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 查看更多>>

释正觉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