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 liù shí jiǔ shǒu qí sān qī
偈六十九首 其三七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释道宁 (shì dào níng)

摩竭掩室,非是通方。
浄名杜词,未为作略。
总不恁麽,罕遇知音。
方便门中,随宜举唱。

平仄仄仄,平仄平平。
仄平仄平,仄平仄仄。
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

mó jié yǎn shì , fēi shì tōng fāng 。
jìng míng dù cí , wèi wèi zuò lüè 。
zǒng bù nèn mó , hǎn yù zhī yīn 。
fāng biàn mén zhōng , suí yí jǔ chàng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摩竭掩室,不是普通的正方。
浄名杜词,还未写得详细。
总不是这样,很少遇到知音。
在方便门中,随意吟唱。
全文总结:
这段古文表达了一种情绪激动的心境。摩竭(音乐乐器名)掩在房中,并不是常见的正方形的乐器,它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浄名(佛经名)的词语还未被完整地创作出来,作者可能在创作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作者感叹总是很少能遇到真正理解他的知音。在方便之门,他随意地举唱吟咏,可能是为了宣泄内心的情感。整篇文章充满了情绪与自发,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感受与表达。

赏析:这首诗《偈六十九首 其三七》是释道宁的作品,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顺应自然的心态。作者通过四句简短的诗句,传达出一种随缘、不强求的哲理。
首句“摩竭掩室,非是通方”中,作者提到“摩竭掩室”,摩竭是指修行的过程,掩室则表示闭关修行。这句话强调了修行者不是追求世俗通达,而是闭关专注精进修行的过程。
第二句“浄名杜词,未为作略”,浄名是佛法的一种解释,杜词则是指遏止言辞。这句话表明了作者不会轻率言辞,不会轻易表达佛法的奥义,这种谨慎和谦逊的态度是值得借鉴的。
第三句“总不恁麽,罕遇知音”中,作者感叹在尘世中,很难遇到真正理解他的人,这也是修行者常常感受到的孤独和不被理解的一种表达。
最后一句“方便门中,随宜举唱”表达了作者对于佛法的理解,认为在修行的过程中,应该因地制宜,不刻意追求功名利禄,而是顺应情境,随心而行。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释道宁写的《偈六十九首》系列:

本文作者释道宁介绍:🔈

释道宁(一○五三~一一一三),俗姓王,歙溪(今安徽歙县)人。祝发蒋山泉禅师,依雪窦老良禅师。踰二年,遍历丛林,参诸名宿。晚至白莲,参五祖法演禅师,顿彻法源。徽宗大观中,住潭州开福寺。政和三年卒,年六十一。爲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法演禅师法嗣。《僧宝正续传》卷二、《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今录诗一百三十二首。 查看更多>>

释道宁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