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ún yǔ jué jù qí wǔ yī
论语绝句 其五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张九成 (zhāng jiǔ chéng)

道体从来只贵通,不容一物碍其中。
柴愚参鲁师由辈,未若顔回庶屡空。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dào tǐ cóng lái zhī guì tōng , bù róng yī wù ài qí zhōng 。
chái yú cān lǔ shī yóu bèi , wèi ruò yán huí shù lǚ kōng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道的本质一直强调通达,不容许有任何物事阻碍其中。柴愚虽然在修道方面跟随着鲁师,但与顔回相比,还不如他那样经常空灵无物。
总结:这句话强调了修道者应当追求通达道的本质,不被外在的物质所困扰。同时,将柴愚与鲁师、顔回进行对比,暗示柴愚修道的境界还不如顔回那样高深。

赏析:这首诗是明代张九成创作的《论语绝句 其五一》。它表达了对道德修养的思考和对学问的追求。诗人以论语的教导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对道德与学问的理解。
首句“道体从来只贵通”,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认为通达道德的道体才是至高无上的。这里的“道体”可以理解为人的品德和道德规范。
第二句“不容一物碍其中”,意味着真正的道德修养不容许一丝一毫的阻碍或污染,要纯粹无瑕。
接下来提到“柴愚参鲁师由辈”,这里引用了历史上的例子,柴、愚、鲁、师、由都是孔子门下的学生,表明他们在学问上虽有所参与,但未能像顔回那样取得辉煌的成就。这一句强调了学问的追求需要更高的境界和毫无杂质的心灵。
最后一句“未若顔回庶屡空”,以“未若”作对比,强调了顔回在学问上的卓越成就,而其他学生则多次空费心机,未能取得如顔回那样的成就。这句话也点明了学问追求的难度和要求。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张九成写的《论语绝句》系列:

本文作者张九成介绍:🔈

张九成(一○九二~一一五九),字子韶,自号无垢居士,谪南安後号横浦居士,祖籍开封(今属河南),徙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十四岁爲太学生,始从杨时学。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第一,授镇东军签判。五年,召爲着作佐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四、九○)。六年,迁着作郎(同上书卷九九)。八年,权礼部侍郎兼侍讲,兼权刑部侍郎(同上书卷一二○、一二一、一二三)。以忤秦桧,出知邵州,未几落职。十三年,谪南安军居住(同上书卷一四九)。桧死,二十六年,起知温州(同上书卷一七一)。二十九年卒,年六十八(同上书卷一八二)。谥文忠。传世有《横浦先生文集》二十卷,另有《尚书说》、《论语说》、《孟子说》等,大多已残佚。... 查看更多>>

张九成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