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ì yùn cháo yuán zhōng xī guī shí shǒu qí yī
次韵晁元忠西归十首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黄庭坚 (huáng tíng jiān)

我田失耕耘,岁暮拾枯萁。
枯萁不可食,日晏抱长饥。
猛虎依山林,眼有百步威。
一从梁鸯食,风月何时归。

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
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

wǒ tián shī gēng yún , suì mù shí kū qí 。
kū qí bù kě shí , rì yàn bào cháng jī 。
měng hǔ yī shān lín , yǎn yǒu bǎi bù wēi 。
yī cóng liáng yāng shí , fēng yuè hé shí guī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我田地丢失了,无法耕耘,一年的末尾只能拾起枯萁。
可是枯萁不能作为食物,日落后我依然饥饿难耐。
像猛虎依靠山林般,它的眼睛有着百步的威势。
曾经它只吃梁山的鸳鸯,如今却不知何时才能回到美好的风月之境。

全诗概述:这首诗以自然景观和野生动物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失去家园和贫困的苦闷之情。通过描述自己田地的失去、食物的匮乏以及猛虎的威猛形象,表现了诗人对逆境的反思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最后,诗人以风月之境的比喻,暗示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整首诗充满着忧愁和无奈,流露出对生活困境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渴望。

赏析:这首诗是黄庭坚创作的《次韵晁元忠西归十首》中的一首,表达了诗人在岁暮之际对困苦生活的感慨和对时局的反思。
诗人首先描述了自己田地的荒凉,失去了耕耘的机会,只能在岁末采集干枯的萁草。枯萁虽然不是可以食用的植物,但在长时间的饥饿中,也只能抱着它们来缓解饥饿。这一描写表现了诗人身世的贫困和困顿,以及他对生活的苦衷。
接下来,诗人通过比喻将自己比作猛虎,猛虎在山林中自由自在,拥有百步的威风。然而,诗中的猛虎却依山林而生,因为一旦离开山林,就会陷入困境。这里的猛虎可以被视为象征诗人本有的才华和志向,但因为时局艰难,无法施展才华,只能沦为困顿之人。
最后两句诗提到了梁鸯,梁鸯是一种珍禽,但在这里被用来象征幸福和逍遥的生活。诗人对梁鸯食的向往,以及对风月之乐的思念,反映出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的不满。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黄庭坚写的《次韵晁元忠西归十首》系列:

本文作者黄庭坚介绍:🔈

黄庭坚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书》所收《山谷诗注》爲底本。校以宋绍定刊《山谷诗注》(简称宋本;残存三卷,藏北京图书馆),元刻《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元本;残存内集十六卷,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宋乾道本《豫章黄先生文集》(简称文集)及元刊《山谷外集诗注》(简称影元本),明嘉靖间蒋芝刊《黄诗内篇》十四卷(简称蒋刻本)、明版《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明大全本;此书与蒋刻本并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山谷集》(简称山谷集)、清光绪间陈三立覆宋刻本(简称陈刻本)。并参校乾隆间翁方纲校树经堂本(简称翁校本,其中翁氏校语称翁校)。《内集》《外集》的编年说明,集中移置每卷卷首;《别集》... 查看更多>>

黄庭坚的诗:

黄庭坚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