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liù shí èr shǒu shí sì
颂六十二首 十四 🔈

朝代:唐 (táng)    作者: 道世 (dào shì)

瞻卜改蓬心,伊兰变芳树。
规轮时有缺,皓丝不常素。
三益窃所忻,四隙行当护。
勖哉深自勉,诫之诚可慕。
(见同书卷九《择交部》)。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
○仄仄仄平,仄仄○○仄。
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zhān bǔ gǎi péng xīn , yī lán biàn fāng shù 。
guī lún shí yǒu quē , hào sī bù cháng sù 。
sān yì qiè suǒ xīn , sì xì háng dang hù 。
xù zāi shēn zì miǎn , jiè zhī chéng kě mù 。
( jiàn tóng shū juàn jiǔ 《 zé jiāo bù 》 ) 。

頌六十二首 十四

—— 道世

瞻蔔改蓬心,伊蘭變芳樹。
規輪時有缺,皓絲不常素。
三益竊所忻,四隙行當護。
勗哉深自勉,誡之誠可慕。
(見同書卷九《擇交部》)。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
○仄仄仄平,仄仄○○仄。
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zhān bǔ gǎi péng xīn , yī lán biàn fāng shù 。
guī lún shí yǒu quē , hào sī bù cháng sù 。
sān yì qiè suǒ xīn , sì xì háng dang hù 。
xù zāi shēn zì miǎn , jiè zhī chéng kě mù 。
( jiàn tóng shū juàn jiǔ 《 zé jiāo bù 》 )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瞻卜改变了蓬心,伊兰变成了芳树。
时间的规律总有缺陷,皓丝并不常常洁白。
三益窃取了某种忻悦,四隙行动可充当保护。
勉励啊,要深自勉励,这些忠告确实值得敬慕。
(见同书卷九《择交部》)。

全文

总结:


这段古文描写了一系列变化和规律,以及在这些变化中人们应当采取的态度。瞻卜和蓬心相互转化,伊兰也经历着生长变化。时间规律总有不尽完善之处,纯洁的皓丝也难以始终保持白素。作者提到三益取得某种忻悦,同时也呼吁采取四隙行动来保护自己。最后,作者勉励读者要深自勉励,并表示这些诫言是值得倾慕的。

赏析:
这首诗《颂六十二首 十四》出自道世的笔下,表达了对伊兰树的赞美和对正直、坚持原则的人的敬意。让我们来详细赏析:这首诗。
首先,诗中的“颂六十二首”意味着这是一首颂词,通常颂词用来歌颂人物或事物,这里伊兰树似乎是作者要赞美的对象。作者以“瞻卜改蓬心”来形容伊兰树,瞻卜表示一种改变,而蓬心则可能指的是伊兰树生长的内心或本质。这句话暗示了伊兰树的变化,从蓬杂的状态变得更加纯粹和美丽,反映了事物的进化和成长。
接下来,诗中提到“规轮时有缺,皓丝不常素”,这句话可能含有深意。规轮是时间的象征,它的“有缺”意味着时间不断流转,而“皓丝不常素”则表达了岁月的变迁和人事的变化。这里作者可能在思考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强调伊兰树之美的短暂和珍贵。
接下来的两句“三益窃所忻,四隙行当护”可能在表达伊兰树的价值。三益可能指的是三种益处或美好,而四隙则意味着四个方面或四重保护。这些都强调了伊兰树的珍贵和受人喜爱之处。
最后两句“勖哉深自勉,诫之诚可慕”则表现出作者的态度。他鼓励自己要像伊兰树一样,不断自我勉励,坚守原则,具备诚实可嘉的品质。这种品质是值得钦佩和学习的。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美丽的伊兰树为象征,表达了对纯粹、坚持原则的品质的推崇,同时也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这首诗可以标签为“咏物”、“抒情”和“劝诫”。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道世写的《颂六十二首》系列:

本文作者道世介绍:🔈

道世,俗姓韩,字玄恽,伊阙人。後避太宗讳以字行。年十二出家,显庆中诏居京师西明寺。所着有《法苑珠林》、《诸经要集》、《四分律讨要》、《金刚经集注》等。卒於总章元年後。一云弘道元年卒。诗六十二首。(《全唐诗》无道世诗,传据《宋高僧传》卷四、《释氏疑年录》卷四) 查看更多>>

道世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