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liù shí èr shǒu shí wǔ
颂六十二首 十五 🔈

朝代:唐 (táng)    作者: 道世 (dào shì)

寻因途乃异,及舍趣犹并。
苦极思归乐,乐极苦还生。
岂非罪福别,皆由封着情。
若断有漏业,常见法身宁。
(见同书卷十一《业因部》)。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
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

xún yīn tú nǎi yì , jí shè qù yóu bìng 。
kǔ jí sī guī lè , lè jí kǔ huán shēng 。
qǐ fēi zuì fú bié , jiē yóu fēng zhe qíng 。
ruò duàn yǒu lòu yè , cháng jiàn fǎ shēn níng 。
( jiàn tóng shū juàn shí yī 《 yè yīn bù 》 ) 。

頌六十二首 十五

—— 道世

尋因途乃異,及捨趣猶並。
苦極思歸樂,樂極苦還生。
豈非罪福別,皆由封著情。
若斷有漏業,常見法身寧。
(見同書卷十一《業因部》)。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
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

xún yīn tú nǎi yì , jí shè qù yóu bìng 。
kǔ jí sī guī lè , lè jí kǔ huán shēng 。
qǐ fēi zuì fú bié , jiē yóu fēng zhe qíng 。
ruò duàn yǒu lòu yè , cháng jiàn fǎ shēn níng 。
( jiàn tóng shū juàn shí yī 《 yè yīn bù 》 ) 。

繁体原文 收起原文 韵律对照 收起韵律 注音对照 收起注音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寻找原因和途径都不尽相同,放下兴趣也依然会聚在一起。在苦难到达极点时,思念归乐;而在乐趣极致时,苦难再次产生。难道这种罪与福的分离,都是由于我们内心的情感所限制吗?如果能够彻底断除一切烦恼和业障,常常能体现出佛法的真身,那么是不是就能够消除一切的困扰和苦恼呢?(以上内容出自《同书卷十一《业因部》》。)

总结:全文:文中表达了寻找原因和途径、放下兴趣与聚合,苦乐交替的循环,以及罪福与情感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到通过断除烦恼和业障,能够体现佛法的真身,达到解脱的境界。

这首诗《颂六十二首 十五》由道世创作,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和修行思考。以下是赏析:
这首诗通过四句简洁而深刻的词语,探讨了人生的两种境界和对待苦乐的态度。首句 "寻因途乃异,及舍趣犹并" 引发了人生的思考。它提醒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追寻因缘的方式各不相同,但当我们放下追寻的欲望,回归内心的平静时,最终我们都会归于同一目标。
第二句 "苦极思归乐,乐极苦还生" 强调了苦与乐的相对性。在极度的苦难中,人们会向往乐境,但当达到极度的乐境时,又可能引发新的苦恼。这种轮回反映了人生的无常性和变化。
第三句 "岂非罪福别,皆由封着情" 指出苦与乐、罪与福并不是绝对的对立,而是受到个体的情感和观念的影响。我们的情感和执念会导致我们对事物的判断产生偏见,使得罪福之别显现出来。
最后一句 "若断有漏业,常见法身宁" 引出了解脱与觉悟的概念。它表明只有当我们能够彻底断绝世间执着和烦恼,达到内心的宁静时,才能真正体验到法身(佛性)的存在,实现解脱和觉悟。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道世写的《颂六十二首》系列:

本文作者道世介绍:🔈

道世,俗姓韩,字玄恽,伊阙人。後避太宗讳以字行。年十二出家,显庆中诏居京师西明寺。所着有《法苑珠林》、《诸经要集》、《四分律讨要》、《金刚经集注》等。卒於总章元年後。一云弘道元年卒。诗六十二首。(《全唐诗》无道世诗,传据《宋高僧传》卷四、《释氏疑年录》卷四) 查看更多>>

道世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