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 sòng sān shí shǒu qí qī
偈颂三十首 其七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释慧晖 (shì huì huī)

妙处彻底妙,玄处彻底玄。
独知分外事,谁见壶中天。

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

miào chù chè dǐ miào , xuán chù chè dǐ xuán 。
dú zhī fèn wài shì , shuí jiàn hú zhōng tiā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妙处完全妙,玄处完全玄。
独自了解超凡脱俗之事,谁能看见壶中的天地奥妙。

总结:

此古文描述了一种神秘超脱的境界,表达了人们对于深奥事物的感悟与独特体验,同时暗示着普通人难以理解其中奥妙之处。这种状态可能与内心的超然自在以及对于天地间玄妙之事的洞察力息息相关。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于超越尘世的追求和对于真理的探求,同时也带有对于隐秘境界的向往和仰望之情。

赏析::
这首《偈颂三十首 其七》是由佛教僧侣释慧晖创作的一首偈颂。它表达了深奥的禅宗思想,具有深刻的内涵。
首先,诗中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以“妙处彻底妙”和“玄处彻底玄”为例,强调了事物的绝对性和纯粹性。这种对“妙”和“玄”的强调,暗示着禅宗思想中的超越世俗、寻求真理的精神。作者试图告诉读者,真理和妙处、玄处是紧密相连的,只有通过深入思考和内省,才能洞悉其中的奥秘。
其次,诗中提到“独知分外事”,这句话强调了个体的内省和领悟的重要性。禅宗强调个体的修行和觉悟,认为每个人都有可能在内心找到天国或启示。这句话也表明,真正的智慧来自于个体的领悟,而不是外部的教导。
最后,诗的最后一句“谁见壶中天”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壶中的天可以被理解为内心的境界或者真理的体验。作者询问谁能够亲眼见证这种境界,暗示着这是一种超越言语和概念的经验,只有那些真正修行的人才能够体验到。
标签: 禅宗思想、内省、真理、修行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释慧晖写的《偈颂三十首》系列:

还为您找到 1 首名为《偈颂三十首 其七》的诗:

本文作者释慧晖介绍:🔈

释慧晖(一○九七~一一八三),号自得,俗姓张,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幼依澄照、道凝,年十二出家。年二十扣真歇禅师於长芦。返里谒宏智禅师。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开法补陀寺,徙万寿寺、吉祥寺、雪窦寺。孝宗淳熙三年(一一七六),敕补临安府浄慈寺。七年,退归雪窦寺。十年卒,年八十七。爲青原下十四世,天童正觉禅师法嗣。有宋了广编《自得慧晖禅师语录》六卷,收入《续藏经》。《嘉泰普灯录》卷一三、《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 慧晖诗,以辑自《语录》者编爲一卷,辑自他书者附於卷末。 查看更多>>

释慧晖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