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ǎn yù èr shí wǔ shǒu qí èr
感遇二十五首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张耒 (zhāng lěi)

毁竹伐梧桐,意欲困凤凰。
彼虽无食息,逸气自高翔。
凤何求於人,人自欲鸣冈。
麾之亦安有,庚子鴞在堂。
昂昂青云士,忍饥而择粮。
使果腹是求,何忧无五浆。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
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

huǐ zhú fá wú tóng , yì yù kùn fèng huáng 。
bǐ suī wú shí xī , yì qì zì gāo xiáng 。
fèng hé qiú wū rén , rén zì yù míng gāng 。
huī zhī yì ān yǒu , gēng zǐ xiāo zài táng 。
áng áng qīng yún shì , rěn jī ér zé liáng 。
shǐ guǒ fù shì qiú , hé yōu wú wǔ jiāng 。

感遇二十五首 其二

—— 張耒

毀竹伐梧桐,意欲困鳳凰。
彼雖無食息,逸氣自高翔。
鳳何求於人,人自欲鳴岡。
麾之亦安有,庚子鴞在堂。
昂昂青雲士,忍饑而擇糧。
使果腹是求,何憂無五漿。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
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

huǐ zhú fá wú tóng , yì yù kùn fèng huáng 。
bǐ suī wú shí xī , yì qì zì gāo xiáng 。
fèng hé qiú wū rén , rén zì yù míng gāng 。
huī zhī yì ān yǒu , gēng zǐ xiāo zài táng 。
áng áng qīng yún shì , rěn jī ér zé liáng 。
shǐ guǒ fù shì qiú , hé yōu wú wǔ jiāng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毁竹伐梧桐,意图将凤凰困住。
虽然它没有食物停息,逸气却自高翔。
凤凰何需向人求取,人自愿在高岗上鸣叫。
如果有人召唤它,庚子年间鴞在庭堂中。
昂昂志向高远的青云士,忍饥又选择适合的粮食。
只要能果腹,何忧缺少五谷浆。
全文总结:这篇古文描述了毁竹伐梧桐的意图是要将凤凰困住,但凤凰却飞翔得非常高远。凤凰不需要依赖他人,自然会在高岗上鸣叫。即使有人召唤它,庚子年间的鴞也在庭堂中。而那些志向高远的士人们,宁愿忍饥挑选适合的粮食,只要能果腹,就无需担忧缺少五谷浆。

赏析:这首诗是张耒创作的《感遇二十五首》中的第二首。诗人以毁竹伐梧桐的场景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由和高远志向的向往。
首先,诗人以"毁竹伐梧桐"的画面描绘出一种破坏自然的情景,这里的竹和梧桐可以视作自然的象征。作者可能想要通过这种手法来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然后,诗中出现了凤凰,它是神话中的神鸟,象征着高贵和自由。作者将凤凰与人相对比,表现出人对于高远志向和自由的渴望。凤凰自由自在地飞翔,而人却不断努力追求着自己的目标。
诗中还提到"麾之亦安有,庚子鴞在堂",这里的庚子鴞可以视作普通的鸟类,与凤凰形成对比,强调了凤凰的卓越和高贵。
最后,诗人通过"昂昂青云士,忍饥而择粮",表现了追求梦想需要坚韧和忍耐,不怕困难和艰辛。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张耒写的《感遇二十五首》系列:

本文作者张耒介绍:🔈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於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历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佑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复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复起,贬房州... 查看更多>>

张耒的诗:

张耒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