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chá tóu bìng huà shì qí yī ○
送茶头幷化士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释慧空 (shì huì kōng)

至辱莫若乞,至乐在无求。
苟得无求旨,虽乞吾何羞。
道人白云居,心与白云俦。
明朝出山去,迫夏归来不。

仄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
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zhì rǔ mò ruò qǐ , zhì lè zài wú qiú 。
gǒu dé wú qiú zhǐ , suī qǐ wú hé xiū 。
dào rén bái yún jū , xīn yǔ bái yún chóu 。
míng cháo chū shān qù , pò xià guī lái bù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至于受辱,没有比讨饭更可耻的了;至于快乐,则在于无所求。如果能达到不再有所追求的境界,即使讨饭,我也不会感到羞耻。
道士住在白云居,他的心与白云相伴。明天早晨出山去,又迫不及待地回来,不再外出。
全诗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心态。诗人认为乞讨是一种耻辱,而真正的快乐在于心无所求。道士白云居中心与白云俱,表现了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最后两句描写道士的行为,体现了他对尘世喧嚣的回避,专心于修道的生活。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古人的清高志向和修道追求。

赏析::
这首诗《送茶头并化士 其一○》是由释慧空创作的,它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禅宗的精神和哲理。
首先,诗人强调了无求的境界,将至辱与至乐进行对比。至辱意味着最大的侮辱或屈辱,而至乐则是最高的快乐。诗人告诉我们,当一个人不再追求物质财富或外界的荣誉时,他就能够达到无求之境,不再受到外界的屈辱,也能享受到内心的至乐。
接着,诗人提到了道人白云居,将道人与白云相提并论,表达了道人已经融入自然界,心与自然相合。这里的白云可能代表着纯净和自由,与禅宗追求清净心灵的理念相契合。
最后两句表达了道人的行踪,明朝出山去,迫夏归来不。这可以理解为道人不受季节或外界环境的限制,他自由自在地行走于世间,不受拘束。
标签:
禅宗思想、无求、自由、清净。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释慧空写的《送茶头幷化士》系列:

本文作者释慧空介绍:🔈

释慧空(一○九六~一一五八),号东山,俗姓陈,福州(今属福建)人。年十四出家,初学於圆悟、六祖,後至疏山,爲南岳下十四世,泐潭清禅师法嗣。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住福州雪峰禅院,次年退归东庵。二十八年卒,年六十三(《五灯会元》卷一八、《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有《东山慧空禅师语录》、《雪峰空和尚外集》传世。 释慧空诗,以续藏经本《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及日本旧刻《雪峰空和尚外集》(今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编爲二卷。 查看更多>>

释慧空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