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chá tóu bìng huà shì qí èr
送茶头幷化士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释慧空 (shì huì kōng)

物以甘柔趋所嗜,茶独森严正其味。
老僧得之其梦圆,张喉引喙欲谈禅。
小僧得之忘百虑,挑囊直入茶山去。
僧无老少俱喜茶,问讯武夷僊子家。
待我明年春睡醒,借尔郝源作茶鼎。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
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

wù yǐ gān róu qū suǒ shì , chá dú sēn yán zhèng qí wèi 。
lǎo sēng dé zhī qí mèng yuán , zhāng hóu yǐn huì yù tán chán 。
xiǎo sēng dé zhī wàng bǎi lǜ , tiāo náng zhí rù chá shān qù 。
sēng wú lǎo shào jù xǐ chá , wèn xùn wǔ yí xiān zǐ jiā 。
dài wǒ míng nián chūn shuì xǐng , jiè ěr hǎo yuán zuò chá dǐng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物品都倾向于甜柔的性质追求自己所喜欢的地方,但茶独特地具有严肃正直的味道。
一位老僧在梦中得到这茶,感觉茶的滋味圆润,让他不禁张开喉咙,似乎想要借此话谈禅修。
另一位小僧得到这茶后,忘却了百般烦恼,挑着背囊直奔茶山去寻找源头。
无论老僧还是小僧,都喜欢上了这茶。于是,他们询问路上的人怎样才能找到武夷僊子(僊子:神仙)家,想必茶的来源应该与那里有关。
而作者表示等到明年春天苏醒过来,便想借着郝源的帮助制作茶鼎,显得十分期待。

总结:

这首诗表达了茶的独特魅力和吸引力。它对于追求修行的僧人来说,是一种珍贵的滋味,具有圆润和严肃的特点。无论老少,对茶都充满喜爱,并追求茶的源头。作者以寓梦为媒,将茶与修行、向道相结合,表达了对茶的深深眷恋和对它所蕴含的灵性的向往。

《送茶头幷化士 其二》这首诗是由释慧空所创作,主题围绕着茶的品味和功效展开。诗中表达了茶的甘柔和特殊味道,以及茶对人们精神和心境的影响。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朴实的语言描述了茶的美妙之处。首先,诗人提到了茶的特殊味道,描述茶为“物以甘柔趋所嗜”,强调了茶叶的柔和和独特之处。茶的味道如此鲜明,似乎能够唤醒人内心深处的渴望。
接着,诗人以两个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茶对人的影响。首先,老僧在饮茶后,感到仿佛身心都得到了滋养,他的梦想变得圆满,内心安宁,甚至渴望谈论禅宗。这表达了茶对心灵的滋养和净化作用。而小僧则在饮茶后忘却了百虑,决心前往茶山,这展现了茶的启发和激励作用,让人变得坚定和勇敢。
整个诗篇充满了对茶的热爱和推崇,将茶视为一种宝贵的珍品。最后,诗人提到了茶在僧侣中的受欢迎程度,并表达了对未来与茶有关的愿景,睡醒后要借助郝源的茶鼎,进一步探索茶的奥秘。
标签:
- 咏物
- 抒情
- 赞美
- 启发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释慧空写的《送茶头幷化士》系列:

本文作者释慧空介绍:🔈

释慧空(一○九六~一一五八),号东山,俗姓陈,福州(今属福建)人。年十四出家,初学於圆悟、六祖,後至疏山,爲南岳下十四世,泐潭清禅师法嗣。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住福州雪峰禅院,次年退归东庵。二十八年卒,年六十三(《五灯会元》卷一八、《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有《东山慧空禅师语录》、《雪峰空和尚外集》传世。 释慧空诗,以续藏经本《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及日本旧刻《雪峰空和尚外集》(今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编爲二卷。 查看更多>>

释慧空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