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án shān luó hàn zàn shí liù shǒu qí sì
南山罗汉赞十六首 其四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黄庭坚 (huáng tíng jiān)

斑斑之兽本山林,升堂入室作舆卫。
小僧奉施军持水,弭耳来受救渴供。
胸中猛虎自调服,是故异物成一家。
我观阎浮提衆生,同牀猜忌若冰炭。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
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平仄平。
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

bān bān zhī shòu běn shān lín , shēng táng rù shì zuò yú wèi 。
xiǎo sēng fèng shī jūn chí shuǐ , mǐ ěr lái shòu jiù kě gòng 。
xiōng zhōng měng hǔ zì tiáo fú , shì gù yì wù chéng yī jiā 。
wǒ guān yán fú tí zhòng shēng , tóng chuáng cāi jì ruò bīng tàn 。

南山羅漢贊十六首 其四

—— 黄庭堅

斑斑之獸本山林,升堂入室作輿衛。
小僧奉施軍持水,弭耳來受救渴供。
胸中猛虎自調服,是故異物成一家。
我觀閻浮提衆生,同牀猜忌若冰炭。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
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平仄平。
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

bān bān zhī shòu běn shān lín , shēng táng rù shì zuò yú wèi 。
xiǎo sēng fèng shī jūn chí shuǐ , mǐ ěr lái shòu jiù kě gòng 。
xiōng zhōng měng hǔ zì tiáo fú , shì gù yì wù chéng yī jiā 。
wǒ guān yán fú tí zhòng shēng , tóng chuáng cāi jì ruò bīng tà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斑斑之兽原本栖息在山林之间,后来被人们驯养起来,成为守护车舆的伴随者。
我这个小僧奉命给军队提供水源,虚心地前来接受解渴的赞赏。
心中强大的虎性自然驯服,因此不同的生物能和谐地成为一家。
我观察阎浮提众生,同处一张床却互相猜忌嫉妒,就像火炭和冰块一样对立。
总结:这段文字描述了斑斑之兽最初在山林中生活,后被驯养成为守卫车舆的助手。接着,一个小僧奉命给军队提供水源,并虚心地前来接受赞赏。文中也提到了心中虎性自服的观点,以及观察到的人们之间的猜忌与嫉妒。整篇文章着重于描述人与动物的关系,以及人心的善与恶。

赏析:这首诗是黄庭坚的《南山罗汉赞十六首》中的第四首,描述了南山山林中的奇异景象和生灵,以及其中蕴含的佛教思想。
诗中首先描写了山林中的斑斑之兽,它们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山林的卫士,进入室堂,担任了护卫的职责。这里的山林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宛如一座庙堂。
接着,诗中提到了一个小僧,他为斑斑之兽奉献水源,解除了它们的口渴之苦。这个画面呈现出一种和谐与恩惠,小僧和野兽之间的互动令人感到温暖。
然后,诗人以"胸中猛虎自调服"的表达,意味着内心的强大和自我控制。这可能是在表达修行者对自己内心欲望的控制和驾驭,与佛教的修行理念相契合。
最后,诗人观察到了人间的纷争和嫉妒,以"我观阎浮提衆生,同牀猜忌若冰炭"的比喻,暗示人们常常在争斗和猜忌中度过一生,与山林中的和谐形成鲜明的对比。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黄庭坚写的《南山罗汉赞十六首》系列:

本文作者黄庭坚介绍:🔈

黄庭坚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书》所收《山谷诗注》爲底本。校以宋绍定刊《山谷诗注》(简称宋本;残存三卷,藏北京图书馆),元刻《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元本;残存内集十六卷,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宋乾道本《豫章黄先生文集》(简称文集)及元刊《山谷外集诗注》(简称影元本),明嘉靖间蒋芝刊《黄诗内篇》十四卷(简称蒋刻本)、明版《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明大全本;此书与蒋刻本并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山谷集》(简称山谷集)、清光绪间陈三立覆宋刻本(简称陈刻本)。并参校乾隆间翁方纲校树经堂本(简称翁校本,其中翁氏校语称翁校)。《内集》《外集》的编年说明,集中移置每卷卷首;《别集》... 查看更多>>

黄庭坚的诗:

黄庭坚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