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án xī dà hán shì lín shì èr shǒu qí èr
连夕大寒示邻士二首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李光 (lǐ guāng)

纸帐蒲团度厄年,一庵聊可寄深禅。
隔窗要听芭蕉雨,襆被须来对榻眠。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zhǐ zhàng pú tuán dù è nián , yī ān liáo kě jì shēn chán 。
gé chuāng yào tīng bā jiāo yǔ , fú bèi xū lái duì tà miá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纸帐和蒲团度过厄年,一个小庵寂静地可以安心修习深奥的禅法。
透过窗户,倾听着芭蕉雨的声音,舒展开襆被,静静地躺在榻上入眠。
总结:这段古文描写了一个人在纸帐内以蒲团为座,度过厄运之年。他住在一座小庵中,寂静宁谧,适合专心修习深奥的禅法。透过窗户,他能听到芭蕉雨的声音,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在庵中躺下,舒展开襆被,安静地入眠。整段文意简洁,表达了安静冥想的清幽境界。

赏析:这首诗是李光的《连夕大寒示邻士二首》中的第二首,表达了诗人寒冷冬夜在禅室中的宁静和对禅修生活的向往之情。
诗中以“纸帐蒲团度厄年”开篇,描述了诗人身处简朴的禅室,蒲团和纸帐构成了他的整个生活场景。这里的“厄年”可能指的是不幸或厄运,表明诗人选择了避世隐居,逃避了尘世的纷扰。
接着,诗人写到“一庵聊可寄深禅”,表明他在这座小庵里寻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寻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脱。庵是佛教的修行场所,这里代表了诗人追求心灵净化的愿望。
诗的下半部分“隔窗要听芭蕉雨,襆被须来对榻眠”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禅修生活的珍视。他通过窗户听雨声,感受自然的美好,而“襆被”则暗示着他清晨的禅修,对禅榻的期待。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李光写的《连夕大寒示邻士二首》系列:

本文作者李光介绍:🔈

李光(一○七八~一一五九),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舆地纪胜》卷二四、一二五)越州上虞(今浙江虞东南)人。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入爲符宝郎,以言事贬监汀州酒税。钦宗即位,擢右司谏,迁侍御史。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擢秘书少监。三年,知宣州。改知临安府。绍兴元年(一一三一),除知婺州,甫至郡,擢吏部侍郎。二年,授淮西招抚使,改江东安抚大使、知建康府兼寿春府,落职提举台州崇道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一、五二、五八)。寻知湖州,历知平江府、台州、温州。七年,爲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同上书卷一一七)。八年,拜参知政事。九年,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 查看更多>>

李光的诗:

李光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