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é zǐ zhān cì yùn táo yuān míng quàn nóng shī qí sì
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劝农诗 其四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苏辙 (sū zhé)

我归无时,视汝长久。
孰为沮溺,风雨相耦。
筑室东皋,取足南亩。
后稷为烈,夫岂一手。

仄平平平,仄仄○仄。
仄平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仄,平仄仄仄。

wǒ guī wú shí , shì rǔ cháng jiǔ 。
shú wèi jǔ nì , fēng yǔ xiāng ǒu 。
zhù shì dōng gāo , qǔ zú nán mǔ 。
hòu jì wèi liè , fū qǐ yī shǒu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我回到无有之时,看着你长久。
谁是阻碍和迷失的人,像风雨相互交融。
筑起房屋在东皋,占据足够的南亩。
后稷之为伟大,岂是凭一己之力所能成就的。
总结:全文:此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回到无有之时,长久地关注某人。提到“沮溺”表明有人受到困扰或迷失,犹如风雨交融。随后,描述了筑室在东皋,占有南亩之地。最后,提及后稷的伟大,暗示伟业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

赏析:这首诗是苏辙的《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劝农诗》的第四篇,表达了诗人对农业劳作的赞美和鼓励。诗中提到了一系列与农耕有关的意象,通过这些意象,诗人传达了农民勤劳耕作的重要性和价值。
首先,诗中的“我归无时,视汝长久”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欣赏和尊重,暗示了农民的工作是不分昼夜、长期持续的。诗人在接下来的几句中提到了风雨交加,这是农村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但农民们必须顶风冒雨去劳作,显示了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
诗中还提到了“筑室东皋,取足南亩”,这里强调了农民不仅仅是耕种,还要建设房屋,使土地变得富饶。最后一句“后稷为烈,夫岂一手”则是指后稷,中国古代农业文化的重要代表,他的贡献远不止一人之力。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苏辙写的《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劝农诗》系列:

本文作者苏辙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历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佑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 查看更多>>

苏辙的诗:

苏辙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