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ān shì yīn zàn liù shǒu qí yī
观世音赞六首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黄庭坚 (huáng tíng jiān)

海岸孤绝补陀岩,有一衆生圆正觉。
八万四千清浄眼,见尘劳中华藏海。
八万四千母陀臂,接引有情到彼岸。
涅盘生死不二见,是则名为施无畏。
八风吹播老病死,无一衆生得安稳。
心华照了十方空,即见观世音慈眼。
设欲真见观世音,金沙滩头马郎妇。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仄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hǎi àn gū jué bǔ tuó yán , yǒu yī zhòng shēng yuán zhèng jué 。
bā wàn sì qiān qīng jìng yǎn , jiàn chén láo zhōng huá cáng hǎi 。
bā wàn sì qiān mǔ tuó bì , jiē yǐn yǒu qíng dào bǐ àn 。
niè pán shēng sǐ bù èr jiàn , shì zé míng wèi shī wú wèi 。
bā fēng chuī bō lǎo bìng sǐ , wú yī zhòng shēng dé ān wěn 。
xīn huá zhào le shí fāng kōng , jí jiàn guān shì yīn cí yǎn 。
shè yù zhēn jiàn guān shì yīn , jīn shā tān tóu mǎ láng fù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海岸孤绝矗立着补陀岩,那里有一群众生都已圆满正觉。他们拥有八万四千清净的眼睛,能看到尘世的劳苦和华藏大海的广阔。
这些众生也有八万四千双母陀臂,伸展着引导有情众生渡过生死轮回到达彼岸,脱离苦海。
他们的涅槃状态使生死不再有二分之别,因此被称为施无畏。八种风(八种诱惑、欲望)吹拂,虽然会让人老、病、死,但在他们这里,没有一个众生得不到安宁与慰藉。
心中莲花绽放,照耀十方虚空,从而见到观世音菩萨慈悲的眼光。如果有人真心希望见到观世音菩萨,只需前往金沙滩头,他会与马郎妇(传说中慈悲的化身)一同显现。
全文主题为众生通过修行达到觉悟,拥有无畏心,观世音菩萨的慈悲目光也会照耀他们,指引他们渡过苦难。

这首诗《观世音赞六首 其一》是由黄庭坚创作的,主题是赞颂观世音菩萨,表达了对菩萨的崇敬和信仰之情。
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优美的词藻和深刻的思想,展现了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与智慧。诗人描述了海岸孤绝的补陀岩,象征着修行的孤独,然而,在这孤绝之地,却有一众众生获得了正觉,八万四千清浄眼,意味着众生获得了明智的眼光,看到了世间的沧海桑田。
诗中提到了八万四千母陀臂,这是观世音菩萨的象征,表示菩萨慈悲地伸出无数的手臂,引导有情众生到彼岸,即解脱之地。观世音菩萨超越了生死的界限,涅盘生死不二见,同时也施以无畏,使众生不再害怕。
诗中还描绘了八风吹播老病死的世界,反映了众生在尘劳之中的苦难,但通过观世音菩萨的加持,众生可以获得平安和安稳。
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对观世音菩萨的真切渴望,希望得以真正见到菩萨的慈眼。诗人将这种向往比喻为金沙滩头的马郎妇,显示了他对信仰的坚定和执着。
标签:
赞颂、信仰、慈悲、观世音、智慧、解脱。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黄庭坚写的《观世音赞六首》系列:

本文作者黄庭坚介绍:🔈

黄庭坚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书》所收《山谷诗注》爲底本。校以宋绍定刊《山谷诗注》(简称宋本;残存三卷,藏北京图书馆),元刻《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元本;残存内集十六卷,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宋乾道本《豫章黄先生文集》(简称文集)及元刊《山谷外集诗注》(简称影元本),明嘉靖间蒋芝刊《黄诗内篇》十四卷(简称蒋刻本)、明版《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明大全本;此书与蒋刻本并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山谷集》(简称山谷集)、清光绪间陈三立覆宋刻本(简称陈刻本)。并参校乾隆间翁方纲校树经堂本(简称翁校本,其中翁氏校语称翁校)。《内集》《外集》的编年说明,集中移置每卷卷首;《别集》... 查看更多>>

黄庭坚的诗:

黄庭坚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