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ān shì yīn zàn liù shǒu qí èr
观世音赞六首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黄庭坚 (huáng tíng jiān)

自心海岸孤绝处,戒定慧香补陀伽。
观身实相浄圣果,自度衆生大悲愿。
一一浮沤镜本空,八万四千垂手处。
梦时捉得水中月,亲与猕猴观古镜。

仄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
○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仄平仄。
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

zì xīn hǎi àn gū jué chù , jiè dìng huì xiāng bǔ tuó jiā 。
guān shēn shí xiāng jìng shèng guǒ , zì dù zhòng shēng dà bēi yuàn 。
yī yī fú ōu jìng běn kōng , bā wàn sì qiān chuí shǒu chù 。
mèng shí zhuō dé shuǐ zhōng yuè , qīn yǔ mí hóu guān gǔ jìng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自己内心的海岸,是一个孤独与静默的地方。在这里,修持戒律、定力和智慧如同供奉着香、补陀伽一样。观察身体的真实本相,达到纯净的圣果,希望能自己解脱,并且发愿普度众生,怀有无限大悲之心。每一个个体都如同在波浪起伏的水面上,倒映着自己的影像,但实质上是虚空无物。在这八万四千瞬间之中,都可以体悟到空性。这好比在梦中捉住了水中的月亮,或者亲自和猕猴一起观看古老的镜子。
总结:这段古文表达了修行者在内心深处修持戒定慧,观照身心实相,以达到纯净的境界。同时,他们怀抱着普渡众生的大悲愿,认识到现象的虚空本性,超越了世俗的执着和束缚。比喻形象生动,带有禅宗思想的色彩。

这首诗《观世音赞六首 其二》是黄庭坚的作品,它表达了对观世音菩萨的崇敬和对佛法的理解。现在我来进行赏析:
诗中第一句“自心海岸孤绝处,戒定慧香补陀伽。”描绘了诗人的内心在孤独与冥想中寻找平静,通过持戒、定心、智慧和修行来达到与陀伽尊者相补的境界。这里的“自心海岸”意指内心深处,强调个体修行的内在性质。
第二句“观身实相浄圣果,自度衆生大悲愿。”表达了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愿望,她观照众生的真实本相,并发愿要拯救众生,让他们获得净化和圣果。
第三句“一一浮沤镜本空,八万四千垂手处。”以浮沤镜的比喻来形容众生的烦恼和幻象都是虚幻的,而观世音菩萨则在无数处地方伸出援手,帮助众生解脱,显示了她的广大慈悲。
最后一句“梦时捉得水中月,亲与猕猴观古镜。”通过“水中月”和“猕猴观古镜”两个形象,强调了世界的幻化和虚妄,表达了佛法对于看破世界本质的教导。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黄庭坚写的《观世音赞六首》系列:

本文作者黄庭坚介绍:🔈

黄庭坚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书》所收《山谷诗注》爲底本。校以宋绍定刊《山谷诗注》(简称宋本;残存三卷,藏北京图书馆),元刻《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元本;残存内集十六卷,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宋乾道本《豫章黄先生文集》(简称文集)及元刊《山谷外集诗注》(简称影元本),明嘉靖间蒋芝刊《黄诗内篇》十四卷(简称蒋刻本)、明版《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明大全本;此书与蒋刻本并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山谷集》(简称山谷集)、清光绪间陈三立覆宋刻本(简称陈刻本)。并参校乾隆间翁方纲校树经堂本(简称翁校本,其中翁氏校语称翁校)。《内集》《外集》的编年说明,集中移置每卷卷首;《别集》... 查看更多>>

黄庭坚的诗:

黄庭坚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