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ǎn xīng wǔ shǒu cì yùn hé lǐ xī xiào qí sì
感兴五首次韵和李希孝 其四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晁补之 (cháo bǔ zhī)

不肯埽一室,顾欲天下清。
少日又不羁,颇复乡党轻。
长年始羞悔,耳目尚聪明。
何须更市药,小女故知名。

仄仄仄仄仄,仄仄平仄平。
仄仄仄仄平,○仄平仄○。
○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bù kěn sào yī shì , gù yù tiān xià qīng 。
shǎo rì yòu bù jī , pō fù xiāng dǎng qīng 。
cháng nián shǐ xiū huǐ , ěr mù shàng cōng míng 。
hé xū gèng shì yào , xiǎo nǚ gù zhī míng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不肯囿于一室,心存愿望使天下变得清明。
年少时曾经放荡不羁,也曾对乡里的朋友轻视。
经过多年的历练,才开始感到羞愧悔改,思想仍然保持着敏锐。
不必再去购买药物,小女子已经有了名声。
总结:诗人表达了自己不愿囿于狭窄的局限,希望能为天下带来清明的愿景。回顾自己的过去,年少时放荡不羁,轻视乡里的朋友,但经过多年的成长,逐渐感到悔改,心智也更为聪慧。诗人认为自己无需再购买药物,已经有了名声。整篇诗歌传达了个人成长和自我认知的历程。

赏析:
这首诗是晁补之的《感兴五首次韵和李希孝 其四》中的一首。诗人表达了对清新自然、不拘一格生活的向往和感慨。
首先,诗人提到“不肯埽一室,顾欲天下清”,表现了他不愿意被囿于狭小的空间,渴望拥有更广阔的天地,追求清新自然的生活方式。他心怀大志,不甘心一生被困在一室之中。
接着,诗中提到“少日又不羁,颇复乡党轻”,诗人年轻时曾经过于放荡,对故乡的亲友也曾不够珍惜,轻视他们。这句表达了青年时期的轻狂和冲动,也是一种自省和反思。
然后,诗中写到“长年始羞悔,耳目尚聪明”,说明诗人年过之后,开始对自己的过去感到后悔,并且自己的身体健康和感官依然良好。这句反映出诗人对于生命的珍惜和对过去行为的反思。
最后,诗人提到“何须更市药,小女故知名”,意味着他认为自己已经有了长寿的秘诀,不需要再去购买药物,因为他的生活方式使他保持了健康。同时,也提到了自己的女儿因为这种生活方式而知名,可能是因为她也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晁补之写的《感兴五首次韵和李希孝》系列:

本文作者晁补之介绍:🔈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佑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复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於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 查看更多>>

晁补之的诗:

晁补之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