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ī yùn hé zài kāi sháo yao shí liù shǒu qí qī
依韵和再开芍药十六首 其七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陆佃 (lù diàn)

十方生灭尽虚空,往往看花似醉中。
再见倾城弥爱日,一闻绝代竞趋风。
不知世逐仙棋换,未免身归爝火红。
自断此生真梦幻,直须成佛是殊功。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shí fāng shēng miè jìn xū kōng , wǎng wǎng kàn huā sì zuì zhōng 。
zài jiàn qīng chéng mí ài rì , yī wén jué dài jìng qū fēng 。
bù zhī shì zhú xiān qí huàn , wèi miǎn shēn guī jué huǒ hóng 。
zì duàn cǐ shēng zhēn mèng huàn , zhí xū chéng fó shì shū gōng 。

抒情 哲理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十方生灭,虚空尽皆一片空无,如同观花时仿佛陶醉其中。
再见倾城弥爱之日,一听绝代风采便竞相追随。
不知世间转瞬之间,命运如棋局不知何时交换,只怕最终难免身陷纷红尘。
自我抛弃对此生的执念,悟道认知真实只是一场梦幻,唯有直面佛门,方可成就殊胜的功德。



总结:

诗人以高远的视野展现了宇宙的生灭变化和虚空无尽的境界,又从人世间的爱情和追求中体悟到生命的短暂和转变无常。他意识到人生若不能超脱尘世的诱惑和束缚,将不得真正觉悟,而只有修行成佛方能达到超凡脱俗的境地。全诗既表达了对生命的拷问,又体现了追求真理和解脱的远大志向。

赏析:这首诗是陆佃创作的《依韵和再开芍药十六首》中的第七首。诗人以鲜花为题材,表达了对生命、美丽和永恒之事物的思考。以下是赏析:
诗中第一句"十方生灭尽虚空"意味着生死循环,生命和死亡都是虚幻的,与整个宇宙一样。这一句反映了佛教思想中的涅槃观念,强调世界的无常性。
第二句"往往看花似醉中"表现了诗人欣赏花朵时的陶醉之感,花的美丽使人如醉如痴。这里通过花的美来强调生命的美好和短暂。
第三句"再见倾城弥爱日"中的"倾城"和"爱日"表现了诗人对美丽的赞美,倾城的美貌和绝世的爱情都让人陶醉。
第四句"一闻绝代竞趋风"强调了美丽和令人倾倒的事物之间的竞争,不论是美貌还是才情都像风一样吹拂人心。
第五句"不知世逐仙棋换"表达了世事变幻无常,人生充满了变数,难以预料。
第六句"未免身归爝火红"意味着生命最终都会归于尘埃,一切终将归于虚无。
最后两句"自断此生真梦幻,直须成佛是殊功"表现出诗人对超越生死轮回,追求永恒的渴望。成佛被看作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是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追求。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陆佃写的《依韵和再开芍药十六首》系列:

本文作者陆佃介绍:🔈

陆佃(一○四二~一一○二),字农师,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神宗熙宁三年(一○七○)进士,授蔡州推官。初置五路学,选爲郓州教授。召补国子监直讲,加集贤校理、崇政殿说书。元丰定官制,擢中书舍人、给事中。哲宗立,迁吏部侍郎,徙礼部。以龙图阁待制知颍州,徙知邓州。元佑七年(一○九二),知江宁府(《景定建康志》卷一三)。绍圣初知泰州,改海州,移蔡州。徽宗即位,召爲礼部侍郎,迁吏部尚书。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除中大夫、尚书右丞,转尚书左丞(《宋史·宰辅表》三)。崇宁元年,出知亳州(《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一),数月卒,年六十一。赠太师、楚国公(《渭南文集》卷三四《陆郎中墓志铭》)。有《陶山集》二十卷(... 查看更多>>

陆佃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