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gǔ sì shí shǒu qí èr sì
颂古四十首 其二四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释守珣 (shì shǒu xún)

连天野火了无涯,起处犹来辨作家。
眼里瞳人双翳尽,面前遍界绝空华。
道吾老,也堪夸。
汲水僧归林下寺,待船人立渡头沙。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
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lián tiān yě huǒ le wú yá , qǐ chù yóu lái biàn zuò jiā 。
yǎn lǐ tóng rén shuāng yì jìn , miàn qián biàn jiè jué kōng huá 。
dào wú lǎo , yě kān kuā 。
jí shuǐ sēng guī lín xià sì , dài chuán rén lì dù tóu shā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天空中的野火燃烧得无边无际,火势起源之处仍然难以判断出是由谁引起的。
眼中的瞳孔已经被烟灰遮蔽,面前的世界尽是一片虚幻。
我说我已经老了,也不无可夸耀。
汲水的僧人回到林下的寺庙,等待着船夫在渡口的沙滩上立起船来。
全文总结:诗人描绘了一幅连绵燃烧的野火景象,火势蔓延无尽,起因难辨。他的眼中已充满烟灰,眼前的世界虚幻飘渺。诗人坦言自己已经老去,但他依然有值得自豪的地方。最后,诗人描述了一位僧人回到寺庙的场景,等待着船夫过河。整篇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己经历的思考。

这首诗《颂古四十首 其二四》是由释守珣创作的。它具有深刻的意境,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赏析:
首先,诗中描写了一幅壮观的自然景象。诗人描述了连绵不断的天野大火,火焰似乎延伸到无尽的地方。这一景象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威力和不可阻挡的力量。这部分内容可以标签为“写景”。
其次,诗人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将火焰起源的地点比喻为作家的起点。这种比喻使得火焰不仅仅是自然现象,还具有了一种文学意义,似乎在传达作者创作的灵感和创作过程的启发。这一部分可以标签为“抒情”。
接着,诗中提到了眼睛的瞳孔,将它们比喻成“翳”,似乎在表达人类对于这壮观景象的感知和理解。这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联系,以及人类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这一部分可以标签为“咏物”。
最后,诗人以自己老去的身份自嘲,称自己“也堪夸”。这句话可能是在表达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谦逊和敬畏,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深切感受。这一部分可以标签为“自嘲”。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壮观的自然景象、抒发情感的比喻和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和对生命和自然的感悟。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释守珣写的《颂古四十首》系列:

本文作者释守珣介绍:🔈

释守珣(一○七九~一一三四),俗姓施,安吉州(今浙江吴兴)人。初与佛监在蒋山分座说法。出住庐陵之禾山。退藏故里,道俗迎居天圣。後徙安吉何山及天宁。称佛灯守珣禅师,爲南岳下十五世,太平懃禅师法嗣。高宗绍兴四年卒,年五十六。《嘉泰普灯录》卷一六、《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今录诗四十二首。 查看更多>>

释守珣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