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ì yùn zǐ zhān hé yuān míng nǐ gǔ jiǔ shǒu qí bā
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九首 其八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苏辙 (sū zhé)

杜门人笑我,不知有天游。
光明遍十方,咫尺陋九州。
此观一日成,衮衮通法流。
竿木常自随,何必返故丘。
老聃白发年,青牛去西周。
不遇关尹喜,履迹谁能求。

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
仄○仄仄平,仄仄平仄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
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dù mén rén xiào wǒ , bù zhī yǒu tiān yóu 。
guāng míng biàn shí fāng , zhǐ chǐ lòu jiǔ zhōu 。
cǐ guān yī rì chéng , gǔn gǔn tōng fǎ liú 。
gān mù cháng zì suí , hé bì fǎn gù qiū 。
lǎo dān bái fà nián , qīng niú qù xī zhōu 。
bù yù guān yǐn xǐ , lǚ jì shuí néng qiú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杜门的人们嘲笑我,不知晓有天涯之游。
光明普照十方世界,却视陋小的九州如咫尺之遥。
这个观念一经成形,庄严而普遍地传播。
竿木常随着根本自然生长,何必再返回故丘。
老聃白发人生多年,青牛载着他离开了西周。
未能得遇关尹(关尹:指老子),却让人追求他的足迹何处寻找。
全文总结:作者面对他人的嘲笑和批评,坚定地表达自己超脱尘俗的追求。他认为光明普照世界,但世界却是狭小而受限的;他所坚持的理念将会传播广泛;而他自己像竿木一般自然而然地随缘而行,无需回归过去。然后提及老聃(指老子)的传说,老聃离开西周,但并未得到关尹(老子)的指点和认可,这也暗示了追求真理的困难和迷茫。整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于追求真理和超越俗世的执着和坚定。

赏析::
诗人苏辙在此表达了对道家哲理的领悟和对人生归宿的追求。首句"杜门人笑我,不知有天游"揭示了身处尘世之人对他的追求不以为然,对他的道德生活感到诧异和嘲笑。接着以"光明遍十方,咫尺陋九州"形象生动地描述了他眼中的宇宙和人世的狭隘之感,以及对更高境界的向往。"此观一日成,衮衮通法流"表明诗人在对道的领悟中,认识到大道至简,即便是瞬间的顿悟也可以通达整个宇宙法流。"竿木常自随,何必返故丘"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由、无拘束的追求,不再局限于传统习俗和境界。接下来的几句"老聃白发年,青牛去西周"以及"不遇关尹喜,履迹谁能求",以道家历史人物老聃为例,说明诗人向往的是自由、超脱、不受世俗拘束的境界,而不是名利和功成名就。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对道的探索和人生境界的追求。
标签: 哲思、咏志、寄托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苏辙写的《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九首》系列:

本文作者苏辙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历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佑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 查看更多>>

苏辙的诗:

苏辙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