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āng jiāng
昌江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李光 (lǐ guāng)

昌江真陋邦,芋魁的盈尺。
逐客方厄陈,饱食度终日。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
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chāng jiāng zhēn lòu bāng , yù kuí de yíng chǐ 。
zhú kè fāng è chén , bǎo shí dù zhōng rì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昌江是一个真的很贫穷落后的小国家,百姓的生活条件十分简陋。而且,芋魁这种蔬菜在那里都能长到一尺高,可见那里的土地肥沃。
当地的百姓常常要四处追赶客人,来寻求一些帮助或者寻求改善自己生活状况的机会。而他们自己,每天的饭食往往都很匮乏,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总的来说,这句话描写了一个贫困落后的地方,人们生活艰苦,不得不追求着外来的援助,但自己的生活依然艰难。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本文作者李光介绍:🔈

李光(一○七八~一一五九),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舆地纪胜》卷二四、一二五)越州上虞(今浙江虞东南)人。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入爲符宝郎,以言事贬监汀州酒税。钦宗即位,擢右司谏,迁侍御史。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擢秘书少监。三年,知宣州。改知临安府。绍兴元年(一一三一),除知婺州,甫至郡,擢吏部侍郎。二年,授淮西招抚使,改江东安抚大使、知建康府兼寿春府,落职提举台州崇道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一、五二、五八)。寻知湖州,历知平江府、台州、温州。七年,爲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同上书卷一一七)。八年,拜参知政事。九年,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 查看更多>>

李光的诗:

李光的词:

相关诗词:

建昌江 (jiàn chāng jiāng)

朝代:唐    作者: 白居易

建昌江水县门前,立马教人唤渡船。
忽似往年归蔡渡,草风沙雨渭河边。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
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泝江至武昌 (sù jiāng zhì wǔ chāng)

朝代:唐    作者: 孟浩然

家本洞湖上,岁时归思催。
客心徒欲速,江路苦邅回。
残冻因风解,新正度腊开。
行看武昌柳,髣髴映楼台。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
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秋末寄武昌一公 (qiū mò jì wǔ chāng yī gōng)

朝代:唐    作者: 贯休

见说武昌江上住,柏枯槐朽战时风。
知师诗癖难医也,霜洒芦花明月中。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
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赵昌江梅山茶 (zhào chāng jiāng méi shān chá)

朝代:宋    作者: 宋徽宗

赵昌下笔摘韶光,一轴黄金满斛量。
借我圭田三百亩,真须买取作花王。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
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十五日别福昌因有所感 (shí wǔ rì bié fú chāng yīn yǒu suǒ gǎn)

朝代:宋    作者: 邵雍

连昌宫废昌河在,事去时移语浪传。
下有荒祠难问处,古槐枝秃竹参天。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
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妓席暗记送同年独孤云之武昌 (jì xí àn jì sòng tóng nián dú gū yún zhī wǔ chāng)

朝代:唐    作者: 李商隐

叠嶂千重呌恨猿,长江万里洗离魂。
武昌若有山头石,为拂苍苔检泪痕。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
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乐昌公主 (lè chāng gōng zhǔ)

朝代:宋    作者: 秦观

金陵往昔帝王州,乐昌主第最风流。
一朝隋兵到江上,共抱凄凄去国愁。
越公万骑鸣笳鼓,剑拥玉人天上去。
空携破镜望红尘,千古江枫笼辇路。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
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句 其六 (jù qí liù)

朝代:宋    作者: 李光

昌江古佳郡。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
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赴和州於武昌县再遇毛仙翁十八兄因成一绝 (fù hé zhōu wū wǔ chāng xiàn zài yù máo xiān wēng shí bā xiōng yīn chéng yī jué)

朝代:唐    作者: 刘禹锡

武昌山下蜀江东,重向仙舟见葛洪。
又得案前亲礼拜,大罗天诀玉函封。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
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夜泊繁昌 (yè bó fán chāng)

朝代:宋    作者: 李纲

系缆繁昌口,清江夜渺然。
寒星随浪闪,孤月向人圆。
汉渚乘槎客,云川控鲤仙。
何须论往事,且泛碧波船。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
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