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ī fú xùn tóng xíng sòng qí yī sān
资福训童行颂 其一三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释怀深 (shì huái shēn)

廊下逢僧深问讯,门前遇客要相呼。
出家使态宜谦让,莫似愚人礼数无。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láng xià féng sēng shēn wèn xùn , mén qián yù kè yào xiāng hū 。
chū jiā shǐ tài yí qiān ràng , mò sì yú rén lǐ shù wú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廊下遇到一位僧人,他非常殷切地询问我的情况,而在门前碰到客人,则要喊叫相互呼唤。出家的人应当表现得态度谦和、谦让,不要像愚蠢的人那样礼数不周。
总结:这段古文讲述了在廊下遇到僧人和门前遇到客人时应该怎样礼貌地相应和应对,强调出家人应该谦虚有礼,不可像愚人一样不懂礼数。

这首诗是释怀深创作的《资福训童行颂 其一三》。该诗旨在表达出家僧人的修行之道,以及与外界亲近的态度。现在我将为您进行赏析:
赏析:
释怀深的这首诗以出家僧人的行为举止为主题,突出了修行者应具备的品质。首句“廊下逢僧深问讯”,强调了出家人的虔诚和学问深厚。出家僧人应该虚心谦和,愿意倾听他人的问题,以解答疑惑。
接着,诗人提到“门前遇客要相呼”,表明僧人应该友善地迎接前来的客人。这种亲切的态度反映了释怀深对于出家者应该对待外界人士的态度的强调。出家僧人不应该孤立自己,而应该与人分享佛法和智慧。
在第三句“出家使态宜谦让”,强调了出家人的谦虚和谦逊。他们应该以身作则,示范出尊重和礼貌的行为,而不应像愚人一样,对礼仪和规矩不在意。
最后一句“莫似愚人礼数无”,再次强调了修行者与愚人之间的差异。出家僧人应该以智慧和修养来彰显自己,而不是因礼数不周而被认为无知。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释怀深写的《资福训童行颂》系列:

本文作者释怀深介绍:🔈

释怀深(一○七七~一一三二),号慈受,俗姓夏,寿春六安(今属安徽)人。年十四祝髪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於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後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爲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查看更多>>

释怀深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