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ī fú xùn tóng xíng sòng qí sān
资福训童行颂 其三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释怀深 (shì huái shēn)

焚香礼拜莫匆匆,目睹心存对圣容。
忏悔多生尘垢罪,愿承法水洗心胸。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fén xiāng lǐ bài mò cōng cōng , mù dǔ xīn cún duì shèng róng 。
chàn huǐ duō shēng chén gòu zuì , yuàn chéng fǎ shuǐ xǐ xīn xiōng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焚香礼拜不要匆忙,用虔诚的心目睹圣容。
反省多次陷入罪恶的尘垢,愿意接受法水洗净心胸。
总结:这段古文表达了一个人虔诚地前去拜神,希望用真诚的心灵来观赏神圣的容颜。同时,也自省自己的罪过,希望能够通过法水来洗净内心的污垢。这段文言文体现了古人虔诚祈福和自省悔过的精神。

赏析:这首古诗《资福训童行颂 其三》是释怀深所作,表达了对虔诚信仰和内心净化的向往。诗人以清香的香火仪式为背景,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和祈愿表达出来。
首句"焚香礼拜莫匆匆",提醒人们在宗教仪式中不要匆忙,要用心地参与。这里的焚香象征着虔诚和敬意,礼拜则是对圣容的崇敬之情。
接着,诗人提到"目睹心存对圣容",强调了仪式的目的不仅是形式上的,更在于内心的虔诚。只有内心真正地与圣灵相接触,才能得到精神上的滋养。
诗中的"忏悔多生尘垢罪"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过错和罪行的忏悔之情。焚香礼拜不仅是一种虔诚,也是一种对自身不完美的自省和修正。
最后两句"愿承法水洗心胸"则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希望通过宗教仪式,通过"法水"来净化内心,使之变得清净、纯洁。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释怀深写的《资福训童行颂》系列:

本文作者释怀深介绍:🔈

释怀深(一○七七~一一三二),号慈受,俗姓夏,寿春六安(今属安徽)人。年十四祝髪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於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後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爲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查看更多>>

释怀深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