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ī fú xùn tóng xíng sòng qí yī bā
资福训童行颂 其一八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释怀深 (shì huái shēn)

三通浴鼓入堂时,触净须分上下衣。
语笑高声皆不可,莫将粗行破威仪。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sān tōng yù gǔ rù táng shí , chù jìng xū fēn shàng xià yī 。
yǔ xiào gāo shēng jiē bù kě , mò jiāng cū xíng pò wēi yí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当三通浴鼓响起时,进入堂内,务必保持衣衫分明洁净。
言语和笑声都不可过于高亢,切勿让粗俗的行为破坏庄严的礼仪。
全文总结:这段古文提醒人们在庄重的场合中保持威仪,进堂前要整洁,不可言语和笑声过于放肆。它强调了在特定场合下的礼节与仪态的重要性。

赏析:: 这首诗《资福训童行颂 其一八》是由释怀深创作的,它呈现了古代中国儿童教育的一种方式和规范。全诗强调了学童应遵守的礼仪和规矩。
首先,诗中提到了"三通浴鼓入堂时",这里的"三通"意指三通之日,即幼儿的第三、第七和第十周岁的生日。这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成年仪式,表明了儿童从幼年逐渐进入成年社会的过程。
诗中还强调了穿衣的规矩,说"触净须分上下衣",这表明儿童应该注意保持衣物的清洁和整洁,以示尊重和自律。
此外,诗中还警告儿童不要"语笑高声皆不可",这是在教导他们要保持言谈举止的庄重和得体,不可随意嬉笑或大声喧哗。
最后,诗句"莫将粗行破威仪"强调了要遵循礼仪,不可行为粗鲁或举止不当,以维护威仪和品格。
标签: 教育、礼仪、成年仪式、威仪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释怀深写的《资福训童行颂》系列:

本文作者释怀深介绍:🔈

释怀深(一○七七~一一三二),号慈受,俗姓夏,寿春六安(今属安徽)人。年十四祝髪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於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後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爲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查看更多>>

释怀深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