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āng nán shí yǒng mǎn yuè chí tíng
漳南十咏 满月池亭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蔡襄 (cài xiāng)

有客高怀脱世尘,碧湾晴槛乐游频。
无心自合波中月,照影谁分监内人。
莎砌乱蛙争噪雨,杏梁双燕欲留春。
长年老厌趋豪末,来揖孤云作上宾。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yǒu kè gāo huái tuō shì chén , bì wān qíng kǎn lè yóu pín 。
wú xīn zì hé bō zhōng yuè , zhào yǐng shuí fēn jiān nèi rén 。
shā qì luàn wā zhēng zào yǔ , xìng liáng shuāng yàn yù liú chūn 。
cháng nián lǎo yàn qū háo mò , lái yī gū yún zuò shàng bī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客人登上高山,心情摆脱尘世纷扰,站在碧波湾边,晴朗的阳台上频繁地欢乐游览。
无意间水波中的月亮与自己心影合为一体,谁来分辨其中的真假。
草地上的蛙儿在混乱的芦苇中争相嘎嘎作响,杏树枝头的一对燕子欲留住春光。
经过长年累月的历练,我已对追求权贵名利感到厌倦,现在前来恭敬地向孤高的云彩作为上宾。

全诗写的是一个客人登高远游的景象,他登高望远,超脱尘世纷扰,心情愉悦。他在碧波湾边晴朗的阳台上观赏风景,内心宁静。他无心与水中月亮合影,不愿分辨真假。在草地上,蛙儿混乱地争嚷,杏树上的燕子欲留春光。经过岁月的历练,他对追求权贵名利已感到厌倦,现在来宾主分明,自愿成为孤高的云的上宾。全诗意境清新,抒发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

《满月池亭》是蔡襄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可以用以下标签来描述:抒情、写景、咏物。
赏析:
在这首诗中,蔡襄以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的心境表现得深沉而宁静,他置身于满月之夜的池亭之中,仿佛与世隔绝,摆脱了尘世的纷扰。
首句 "有客高怀脱世尘" 表示诗人在这个时刻有幸远离世俗的纷扰,感到身心畅快。"碧湾晴槛乐游频" 描绘了碧湾明净的湖水,以及诗人常常来此游玩的情景。
"无心自合波中月,照影谁分监内人"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这里享受着月光的宁静,没有心思去计较世俗的事务,同时也提到了倒映在湖水中的月亮,暗示诗人内心与外界的交融。
"莎砌乱蛙争噪雨,杏梁双燕欲留春" 这两句描述了池塘边的景象,草丛中的蛙声和燕子在杏树梁上的飞翔,都增添了诗意的氛围。蛙声与燕影,使人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生机。
最后两句 "长年老厌趋豪末,来揖孤云作上宾" 则表现出诗人对于世俗繁华的厌倦,他更愿意在这个清幽之地,与孤云为伴,成为上宾。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写景和深沉的抒情,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幽雅的月夜池亭,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热爱。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蔡襄写的《漳南十咏 》系列:

本文作者蔡襄介绍:🔈

蔡襄(一○一二~一○六七),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爲西京留守推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进直史馆,兼修起居注。次年,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皇佑四年(一○五二),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兼判流内铨。至和元年(一○五四),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三年,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泉州。嘉佑五年(一○六○),召爲翰林学士、三司使。英宗即位,以端明殿学士知杭州。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六。孝宗乾道中,赐谥忠惠。有《蔡忠惠集》。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二○有传。 蔡襄诗九卷,以明万历四十三年陈一元校,朱谋玮、李克家重校... 查看更多>>

蔡襄的诗:

蔡襄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