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ī mǎ wén zhèng gōng wǎn cí sì shǒu qí sān
司马文正公挽词四首 其三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黄庭坚 (huáng tíng jiān)

献纳无虚日,居然迹已陈。
清班区玉石,宝历顺星辰。
更化思鸣鵙,遗书似获麟。
易名无异论,今代两三人。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xiàn nà wú xū rì , jū rán jì yǐ chén 。
qīng bān qū yù shí , bǎo lì shùn xīng chén 。
gèng huà sī míng jú , yí shū sì huò lín 。
yì míng wú yì lùn , jīn dài liǎng sān ré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献纳不曾间断,时间流逝,迹象已显现出来。
清晨,班次整齐,像玉石般晶莹剔透,宝历如同顺从星辰运行。
变化多端的想法像是鸣鵙一样,而遗留的书信宛如得到麟兽一般珍贵。
改名易姓的事情无需争议,如今这样的人有两三个。
总结:作者描述了献纳不息、时间流逝的现象,以及清晨班次整齐、宝历运行如常的景象。并以鸣鵙比喻变化多端的思想,遗书比喻珍贵的遗物。最后,指出改名易姓并不需要争论,现代也只有少数几人这样做。

赏析:这首诗是黄庭坚的《司马文正公挽词四首》中的第三首,表达了对司马光的景仰和怀念之情。诗中以司马光的名字为引子,表达了献纳不虚的心意,也展现了司马光的高尚品德和不朽事迹。下面对诗的内容进行赏析:
第一句“献纳无虚日,居然迹已陈。”表明了诗人献上的感情是真挚的,没有半点虚伪。同时,诗人提到司马光的事迹已经历史长河中留存,表达了对其的尊敬和怀念。
第二句“清班区玉石,宝历顺星辰。”用“清班”、“玉石”、“宝历”和“星辰”等词语,形容司马光的品德高尚,如宝石一样闪烁着光芒,他的历史贡献如同顺应星辰般伟大。
第三句“更化思鸣鵙,遗书似获麟。”这句话中,“更化”指司马光的变迁和奋斗,而“思鸣鵙”则象征了他的才智和贡献。诗人认为司马光的遗书就像得到了神奇的麟兽一样珍贵。
最后一句“易名无异论,今代两三人。”表示虽然时光已经过去了很久,但对司马光的敬仰之情仍然存在,而且不止一个人,有两三人继承了他的精神。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黄庭坚写的《司马文正公挽词四首》系列:

本文作者黄庭坚介绍:🔈

黄庭坚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书》所收《山谷诗注》爲底本。校以宋绍定刊《山谷诗注》(简称宋本;残存三卷,藏北京图书馆),元刻《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元本;残存内集十六卷,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宋乾道本《豫章黄先生文集》(简称文集)及元刊《山谷外集诗注》(简称影元本),明嘉靖间蒋芝刊《黄诗内篇》十四卷(简称蒋刻本)、明版《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明大全本;此书与蒋刻本并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山谷集》(简称山谷集)、清光绪间陈三立覆宋刻本(简称陈刻本)。并参校乾隆间翁方纲校树经堂本(简称翁校本,其中翁氏校语称翁校)。《内集》《外集》的编年说明,集中移置每卷卷首;《别集》... 查看更多>>

黄庭坚的诗:

黄庭坚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