ǒu shū èr shǒu qí yī
偶书二首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李之仪 (lǐ zhī yí)

闭门只欲浑无事,门外何尝有事来。
生计不须忧水旱,仕途休更问梯媒。
身安种种皆三乐,客到时时共一杯。
此外华岩是归处,眼前楼阁竟谁开。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bì mén zhī yù hún wú shì , mén wài hé cháng yǒu shì lái 。
shēng jì bù xū yōu shuǐ hàn , shì tú xiū gèng wèn tī méi 。
shēn ān zhǒng zhǒng jiē sān lè , kè dào shí shí gòng yī bēi 。
cǐ wài huá yán shì guī chù , yǎn qián lóu gé jìng shuí kāi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闭门只想过简简单单的生活,不想有太多的事情打扰。门外也从未有过什么麻烦降临。
生计不需要担忧水旱,事业也不必频频打听权贵的门路。
身体安康,种种事物都是快乐的源头,每当有客人来访,就共同分享一杯酒。
除了这里,华岩便是我归去的地方,眼前的楼阁究竟是由谁开启的呢?
总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不愿过多参与世俗的纷争。他对生计和仕途都不过度忧虑,更注重身心健康和友情的享受。华岩被视为他归家的地方,而眼前的楼阁则是个谜团,不知道背后的故事和主人。

赏析:: 这首诗《偶书二首 其一》是唐代李之仪的作品,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情感。诗中包含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表达了追求简单宁静的心愿。
首句“闭门只欲浑无事,门外何尝有事来。”表现了诗人渴望过平静宁和的生活,不愿被外界的纷扰所扰乱。诗人选择“闭门”来表达自己的愿望,意味着他想远离世俗的喧嚣,追求内心的宁静。
接着,“生计不须忧水旱,仕途休更问梯媒。”这两句话传达了诗人对生计和仕途的淡然态度。他认为不必担忧生计的丰衣足食,也不需要追逐功名,避免了“忧水旱”和“问梯媒”的烦恼。这种心态反映了诗人对平淡生活的满足。
第三句“身安种种皆三乐,客到时时共一杯。”强调了诗人珍惜的是身心的健康和友情。他认为只要身体健康,各种乐趣都会自然而然地降临。与朋友共饮一杯,更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最后两句“此外华岩是归处,眼前楼阁竟谁开。”则展示了诗人眼前的环境,华岩和楼阁都象征着宁静和美好。这里的“华岩”和“楼阁”可以理解为诗人心中的理想归处,但现实中却难以找到。这也让人思考,人生中的理想和现实之间是否存在差距。
标签: 思考人生、追求宁静、珍惜友情、理想与现实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李之仪写的《偶书二首》系列:

还为您找到作者李之仪写的 1 首名为《偶书二首 其一》的诗:

还为您找到 3 首名为《偶书二首 其一》的诗:

本文作者李之仪介绍:🔈

李之仪,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沧州无棣(今山东无棣西北)人。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民国《无棣县志》卷八)。元丰六年(一○八三),曾辟爲祭奠高丽国使书状官(《续资治通监长编》卷三四一)。哲宗绍圣初苏轼知定州,辟爲管勾机宜文字。四年(一○九七)因折可适兵败事连累,罢原州通判(同上书卷四九一)。後以元佑党籍贬惠州。元符元年(一○九八)召监内香药库,旋因从苏轼辟事勒停(同上书卷五一一)。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又以代作范纯仁遗表忤蔡京,编管太平州,遂居姑熟。久之,徙唐州。官终朝请大夫。有《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後集》二十卷。《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李之仪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姑溪前後集... 查看更多>>

李之仪的诗:

李之仪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