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ǔ rì sān shǒu qí sān
九日三首 其三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苏辙 (sū zhé)

从古重此日,今人那得违。
菊迟知岁闰,酒贵念人饥。
身安且自慰,家远不成归。
尚忆少年乐,惊呼人尽非。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cóng gǔ chóng cǐ rì , jīn rén nà dé wéi 。
jú chí zhī suì rùn , jiǔ guì niàn rén jī 。
shēn ān qiě zì wèi , jiā yuǎn bù chéng guī 。
shàng yì shào nián lè , jīng hū rén jìn fēi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古时候就重视这一天,今天的人怎么能够忽视呢。
菊花虽然开得晚,却知道闰年是哪一年;美酒虽然珍贵,却要记得人们的饥饿。
安心于现状,自我安慰;但家人离得太远,却不能成为归宿。
依然记得年少时的快乐,惊叹于如今身边的人全都变得陌生。
总结:全文表达了对现代人忽视传统重要节日的感慨,通过对菊花和酒的寓意,提醒人们关心闰年和他人的需要。诗人自省安慰于当前生活状态,但也感叹家人的疏离和年少时友人的变迁。文章通过古典诗意,反映了现代社会中的一些失落与无奈。

赏析:这首诗《九日三首 其三》是苏辙所作,描写了九月九日的景象和人们的心情。诗中以古典的文学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情感。
首先,诗人以“从古重此日”开篇,表明这一天在古代就备受重视,传统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接着,诗人描述了当今人们不得不遵循的传统习俗,不容忽视,这体现了九月九日的重要性。
在诗中,诗人提到了菊花迟迟开放,这是九月九日的特色之一,而“酒贵念人饥”则反映出这一天人们的独特饮食习惯,让人不禁感叹当今人们对传统的珍视。
诗人还写到自己的心境,表达了“身安且自慰,家远不成归”的情感。这句话传达了诗人在远离家乡的时候,对家的思念和对现状的满足之情。
最后,诗人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快乐,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之情。诗中的“惊呼人尽非”则反映了对当今社会风貌的不满,以及对人情冷淡的感叹。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苏辙写的《九日三首》系列:

还为您找到作者苏辙写的 3 首名为《九日三首 其三》的诗:

还为您找到 2 首名为《九日三首 其三》的诗:

本文作者苏辙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历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佑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 查看更多>>

苏辙的诗:

苏辙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