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ǔ rì sān shǒu qí yī
九日三首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苏辙 (sū zhé)

九日真佳节,年年长赋诗。
深惭鹤发老,每与菊花期。
帽落无人拾,酒狂聊自持。
丰年余社瓮,天意念衰羸。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jiǔ rì zhēn jiā jié , nián nián zhǎng fù shī 。
shēn cán hè fā lǎo , měi yǔ jú huā qī 。
mào luò wú rén shí , jiǔ kuáng liáo zì chí 。
fēng nián yú shè wèng , tiān yì niàn shuāi léi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九日这真是个美好的节日,每年都要写诗赞美。深感惭愧,头发如鹤羽般白了,每次赴约赏菊时都觉得与菊花一样,都已到了盛开的季节。帽子掉落在地无人捡拾,但我却醉心于独自品味美酒。丰收之年余下社中的酒壶,感觉上天似乎在念叨着我渐渐衰老的身躯。

全诗表达了诗人在九日这个佳节时的感慨和心境。他深感自己已年老,与菊花一样都到了盛开的时节,虽然鹤发皓然,但仍有酒意满怀。诗人自觉衰羸,而丰年之际,只剩下一壶酒,似乎在意味着人生的有限和时光的不可挽回。整首诗情感真挚,写景与抒怀相结合,表现出诗人对岁月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深切体悟。

赏析::
苏辙的《九日三首 其一》表达了作者对九日佳节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感叹。诗中通过节令的更替,反映了岁月的无情,诗人已经老去,鹤发如霜,但仍然不忘赋诗,与菊花相伴。这里的“菊花期”象征了诗人追求美好事物和生活的精神,即使年岁已高,仍然怀揣诗意和酒意,自娱自乐。
诗中还提到了帽子落地无人拾,以及酒狂自持,形象地刻画出了诗人的潇洒不羁,他不受拘束,自由自在地享受生活。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丰收年景与社会瓮满的愿望,同时也抒发了对自己身体衰老的担忧,体现了作者对养生长寿的向往和忧虑。
标签: 赏析:, 抒情, 咏物, 老去, 生活态度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苏辙写的《九日三首》系列:

还为您找到作者苏辙写的 3 首名为《九日三首 其一》的诗:

还为您找到 2 首名为《九日三首 其一》的诗:

本文作者苏辙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历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佑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 查看更多>>

苏辙的诗:

苏辙的词:

相关诗词: